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人物风采

【交大青年强】十大学术新人之杨哲:纳米医学路上的前行者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6-05 10:41 浏览量: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7项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并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这是西安交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第五届十大学术新人获得者杨哲入职3年来取得的学术成绩,这里面沉淀的,是勤奋的汗水,专注的坚持,以及对科研事业的热爱。

“想为病人多作一点贡献”

杨哲目前的科研主要围绕纳米医学展开,内容是如何将纳米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通过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改善癌症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说起自己的科研领域,杨哲滔滔不绝地讲开了。“传统的癌症治疗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化疗过程中,药物由于缺乏肿瘤靶向作用,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给正常组织带来较强的毒副作用。重复用药后许多患者会产生抗药耐药性,药效降低,治疗效果也随之下降。此外,化疗后部分病人的肿瘤会出现复发和转移,生存时间随之缩短,”杨哲说,“因此,开发更加安全高效的癌症治疗手段是医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纳米科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集中体现,将纳米技术与医学相结合,可以使临床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杨哲介绍说,研究发现,利用生物材料包覆小分子化疗药物制备纳米药物输送体系,不但能改善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度,还能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的靶向递送和控制释放,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毒副作用。

让纳米医学切实为患者服务,给患者带来健康,是杨哲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杨哲博士期间的很多实验是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开展的,他在医院中经常会遇见神情落寞、无助的病人,见到病人家属失去亲人时悲痛万分的场景。“这种场景我想无论是谁看到,心里都会受到触动。我刚好是做这方面相关研究的,要是能尽力做些事情帮助他们,哪怕是一点点贡献,心理也会感到宽慰。”杨哲说。

想为病人多作一点贡献,想为医疗事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这样的信念支持着杨哲在研究纳米医学的路上越走越远,心态却始终如一。

“只要付出,一定有回报”

在科研上,杨哲有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比如“只要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做科研要坚持,也要保持诚心和激情”……而这些,源于他自身的科研实践和体会。

杨哲说刚当上讲师的时候,带的学生不多,很多时候都得“亲自上阵”。有些实验尤其是动物实验,处理起来不仅很复杂,而且很花时间。“记得有一个动物实验,要处理100只左右的小鼠,我和两个学生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弄完后走到东南门的天桥上,远处的天空都已经泛白了。”这是杨哲来交大的第一个通宵实验,也正是这样的付出,让他们得以顺利拿到了一些实验数据。“只要付出,一定是有回报的,而且科研也让我知道了交大凌晨4点的样子。”杨哲笑着说。

在杨哲看来,做科研的艰难过程对自身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磨练。“科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原因也许有很多,此时最重要的是坚持,静下心来进行阶段性整理,把问题分解,再分别进攻,各个击破。”杨哲分享起他的科研感悟,“现阶段遇到的困难,只要努力想办法去解决,等到将来回头再看,其实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当然,在坚持的同时还要有诚心和激情,这样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杨哲所在团队主要从事纳米药物载体制备及相关生物评价的研究工作,在高分子材料合成、纳米载体的制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开发了多种具有潜力的纳米药物制剂,应用于癌症的化疗、基因治疗或多模式协同治疗,在相关领域著名期刊Biomaterials、Theranostics等发表多篇文章。

由于研究领域涉及化学、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团队由来自不同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组成,大家各取所长,发挥自身优势,互相学习,协作完成项目既定的科研目标。这个团队协作的过程也是杨哲觉得最有成就感的地方。“通过团队的努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将科研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向最终的目标迈进,这个过程的美好没切身经历的人可能很难体会。”杨哲笑着说。

而在纳米医学的研究道路上,杨哲始终坚信,在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利用纳米技术解决临床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疾病治疗带来希望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

聊到科研成果,杨哲说自己最在意的问题,是科研成果能否转化,能否真正应用于临床。

据了解,纳米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广泛,纳米药物载体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学的整体发展形式。现阶段我国纳米药物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正在向智能化方面发展,研究制备出来的纳米载体与具有特异性的药物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重大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但临床应用依然不容乐观。记得刚毕业时,杨哲参加了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也许是因为刚毕业,所以我所有的科研思路都是围绕怎么做一篇好的学术论文来思考。但那个会议上,一位专家展示的一组数据让我印象很深刻。”

回忆起当时,杨哲说:“据数据展示,目前有关纳米医学的科研论文数以万计,但临床转化率只有0.7%,这意味着我们的很多研究都是纸上谈兵,不能应用。”自此杨哲的科研思路发生了一些转变,在课题设计上除了要具有创新性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转化的可能性,或者更注重实际转化的意义。

杨哲说,自己所在的团队正在拓展研究内容,在开发化疗纳米药物载体的同时,设计制备多功能的纳米药物载体用于癌症的多模式协同治疗,如化疗-光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协同治疗纳米制剂,为开发安全高效的抗癌纳米制剂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只有不断推进我们的科研工作,将高效的纳米药物应用于临床,才能为患者减轻病痛尽一份力。”向着这个目标,杨哲也将继续拼搏前行。

文字:通讯社 云欣甜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今日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