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人物风采

【西迁新传人】研究生标兵孙泽海:日行八万里,不问归期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3-15 08:20 浏览量:

“学习的成果不仅仅是要写在纸上,更应该使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浸润更多人的心灵,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影响更多人,感染更多人,改变更多的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三学生孙泽海如是说。

孙泽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标兵,以多年专业第一的好成绩荣获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一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还曾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有着3.93绩点好成绩的他,两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篇,获邀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12次,12篇论文收录于学术会议论文集。在他看来,他更喜欢别人称自己为“文艺青年”,他热爱温暖的文字,在《故事会》《青年文摘》《中国诗歌》发表文学短文20余篇,其中8篇被《文学》转载。

顺从本心,勇往直前

2012年,孙泽海考入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他一直心怀为组织默默奉献的精神并不断地用知识和经历充实着自己,“无论任何时候,只要组织有需要,我随时都愿意再出发。”

本科四年,孙泽海以每年专业第一的成绩给自己的大学本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迈入研究生阶段的第一年里,他修完包括博士阶段在内的所有课程——18门课17门上九十分,综合绩点3.93。

现处研三的他,从本科至今共参与七项课题,在导师陆卫明严谨的学术风格影响下,孙泽海怀着对学术的热爱,不断摸索,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仅在研究生两年间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篇,独立作者占论文数量85.71%。凭借论文投稿,获邀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12次,其中作为陕西省唯一的一名研究生出席国际会议。12篇论文收录于学术会议论文集,创学院硕士生记录。而今的孙泽海加倍努力,向着更高级别的期刊奋进。

百花齐放,心系家国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人文情怀,不论在文科类学校还是在理工类学校,尽管做这些事情对我们发表论文或者获得其他学术成果并没有显而易见的帮助”,孙泽海强调道,他认为心境的陶冶和心性的养成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做事不带私人目的,不过分追求结果,无问西东,不愧本心才是最重要的。

喜欢文学创作的他,自高中开始,在散文、小说、诗歌等领域小试身手,大一开始,他的文章多次发表在《意林》《读者》《青年文摘》《故事会》等文学期刊上。研究生阶段,他在网络平台《中国散文》和《二十七号》上多次发表文章。他坚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18年孙泽海凭借着从高中开始、多年苦心创作的十几万字网络文学作品《梦中红玫瑰》成为网站签约VIP作家。

尽管签约后,在研究生科研任务繁重和平台交稿期限紧迫的双重压力下,孙泽海倍感辛苦,但是一想到自己的付出被大家认可,幸福和感恩便支持着他继续前行。

有着考研政治89分的优异成绩,孙泽海总结心得和体会,分享给更多的同学。作为“考研帮”和“文都教育”的考研辅导教师,他的政治网络公开课打破单节课次平台记录,其课程回放与资料受到“新东方考研”和“搜狐教育”的课程转载。

除此以外,孙泽海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比赛,辩论赛、运动会、羽毛球赛、知识竞赛上都有他的身影,在去年的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知识竞赛中更是带领团队获得一等奖,获最佳个人风采奖。而在元旦晚会中,孙泽海作为主演,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有关“精准扶贫”的精彩话剧。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去掉身上过多的荣誉,孙泽海作为第一批加入“十九大微宣讲团”(后发展为“交大筑梦社”)的九人之一,从零开始,将自己的成长和宣讲团的壮大联系在一起,在一次次的宣讲中克服困难、收获经验、丰富人生。

从选题到写稿再到试讲,夹杂着牺牲午休时间的四五次培训,其中所花费的心血和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对此却始终抱有幸运和感恩的态度,“我在宣讲团里受到了非常多的锻炼,而且能够在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上默默付出就是一种幸福,无问西东,不去想,也不去奢求任何东西。”

宣讲覆盖校内所有的党支部,又赴铜川、延安,甘肃、新疆,再至上海、北京、江苏等地,面向不同的人群,在企业、在农村、在中小学、在大学宣传十九大精神与西迁精神,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传播者与弘扬者。他们的足迹踏遍祖国大地,真真切切地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先后受到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陕西日报等媒体的广泛报道,并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的亲切勉励。

孙泽海还曾义务在家乡和村民分享党史知识,并坦言“只要有人爱听,我就愿意讲。”随着社团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他的团队引用创新模式,让宣讲在线下和线上微信、微博平台同步进行,以便让更多人了解党史,了解马克思主义。

2017年,孙泽海前往习近平总书记的家乡陕西省富平县,与当地人面对面交流调研了精准扶贫效果,并且赴三原县调研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沟通交流,将中央扶贫精神和国家政策传递到农民心里。在讲这些经历的时候,他不禁感慨“太不容易了!还有那么多人生活得那么艰辛,基层的领导干部也倾注了无数心血!”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学生,孙泽海更是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给大家听,他围绕硕士阶段“文化自信”的研究内容,在“诗经里”小镇进行题目为“The Reasons of MaoZedongSuccess”的全英文直播,讲述毛泽东的文化自信,尽显交大学子的风采,并受到新华社全程海外直播,国内外直播收看量上百万,受到国际关注。他积极和国外知名学者Salvatore Engel-Di Mauro先生进行交流,传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所蕴含的中国智慧,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合我们自己的一条道路。

“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社团的一员,一定要怀着为组织默默奉献的精神,无论任何时候只要组织有需要,我随时都愿意再出发。”孙泽海的声音掷地有声。

美哉吾校,有此才俊,为青年之模楷。

文字:通讯社 吕思鸿 研工部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