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人物风采

【我与改革同行】厉彦忠:常忆春风始涌 不忘饮水之源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8-12-05 11:39 浏览量:

2018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个年头。在漫长的奋斗道路上,西安交通大学顺应这股时代浪潮,跟随党和国家的脚步完成了自我积淀和跨越式发展。回忆往昔,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时刻值得我们铭记。1978年,能动学院厉彦忠教授进入西安交大学习。如今身为低温制冷学科领头人的他再次讲述过往,回忆四十载浪潮中的交大变迁,以及他与交大共同成长的故事。

春雨化桃李 孜孜才觉白发

“改革开放消弭了政治原因和家庭成分对个人的影响,使得像我一样的农村学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也一同开启了它的全新历史。厉彦忠受益于此,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顺利进入西安交大读完本科和硕士,之后留校并出国深造。一路走来,他心中常伴“感恩”二字,为利国利民的政策,更为学校的培养和器重。

回忆刚刚留校时,厉彦忠直言“并没有充足的信心和思想准备”。1985年的春天,初任教师的他接到了独立教学《低温测试技术》的艰巨任务。纵使囿于经验的匮乏,在老教师的指导下,他本着将任何事情尽心做好的原则尽心备课、撰写讲义。“授课一学期后,我意外地发现自己的课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和听课老师的认可”,厉彦忠也因此获得首届西安交大“青年教师教学奖”,而这些肯定一同坚定了他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下海”热潮和“孔雀东南飞”现象在高校比比皆是。1994年,留学回国的厉彦忠面临留任交大与否的选择。“交大送我出去,交大需要我,我必须饮水思源、坚守契约精神”,因此,他没有留恋国外的工作条件,也没有去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的念头,立志借助西安交大这个更大的平台发展自己的事业。时隔二十余年,厉彦忠教授的教学成果颇丰、主编了3部专业教材,在科研方面发表了4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200余篇SCI、EI论文。从青丝到白发,他认为自己当初扎根交大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这也是责任心与对事业的情怀使然”。

荏苒四十载 “春风”拂面依旧

1978年,改革开放不仅给社会环境带来了巨大变革,中国教育科技事业也因此迎来一股新风。社会变革给许多家庭带来变化,进而促成了个人命运的改变。社会大环境连锁式的良性更替,使得像厉彦忠一样的莘莘学子,有机会从老一辈西迁人身上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为高教事业添砖加瓦。

1995年,国家首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三年后又作出“985工程”的重大决策,而西安交大也逐步迈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时任能动学院院长陶文铨的带领下,当时作为副院长的厉彦忠负责学院“行动计划”方案的落实和学科建设规划。“有了政策的鼓励和经费的支持,我明显感受到学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愈发顺利”,厉彦忠回忆道,更多的青年教师从此愿意栖于交大的“大树枝头”,成为未来几年学校迅猛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

“时至今日,改革开放的春风依旧滋养着这棵‘大树’茁壮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又是一剂给交大重新整装待发的“强心剂”。厉彦忠认为,西安作为西部地区“桥头堡”,令交大在未来西部地区发展中掌握了重要的话语权,势必要承担起领头羊的角色。而西安交大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也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

交通古今来 吾辈钻坚仰高

“作为高教事业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脚踏实地、不计回报地完成自己的教研任务”,厉彦忠认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无论是交大还是高教工作者自身都应该始终秉持朴素的奋斗态度,争取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双突破,继而带动学科不断发展和前进。

“西安交大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一步步走向新的高度”,厉彦忠表示,高校发展离不开“积极、主动、争取、合作”。他谈到,西迁精神是流淌在交大人血液里的传承,它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的目标和行动的方向。

“如今新时代的交大人,要将西迁精神的内涵和‘一带一路’的时势有机结合,更要在变革的浪潮中一往无前,带领西安交大再创历史新高。”谈到未来,厉彦忠信心满满。

文字:能动学院 黄宫格
编辑:程洪莉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