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3日,陕西日报第10版科教新闻版以“不畏艰险,奋力探索——记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得主朱波峰”为题报道了我校医学院副教授朱波峰的事迹,现全文转载如下:
法医学在外人看来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充满了未知不可解的神秘内涵。在这个领域里,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朱波峰把自己形容为一只猛虎,不畏任何艰险,奋力探索。
1998年,朱波峰与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结缘。从此,他开始了法医学的研究,遇见了对他的一生有重要影响的恩师——我国著名法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公安部物证中心刘耀院士。在恩师的指导下,他主要致力于基因组学、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研究、免疫遗传学、群体遗传学等研究领域,并紧密结合国际相关领域研究重点、热点,在中华民族的基因组多态性以及法医学应用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该领域迅速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年轻科技工作者。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他还没有想那么远,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的责任。他和他的团队根据一碎尸块的DYS392基因座的等位基因为7,依据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等位基因7仅出现在我国藏族人群中,由此推测出碎尸块的尸源为藏族,成功破获了该起杀人碎尸案。在另一起案件中,根据性侵害中混合斑的男性成分常染色体的DNA分型结果与受害人丈夫的不同,而Y染色体的DNA分型结果与其丈夫的相同,推测罪犯可能是与受害人丈夫有父系亲缘关系的人,也使此案成功破获。迄今为止,他参加了800余起案件的鉴定,为案件的侦破和审理提供了科学的证据,尤其是协助陕西省公安系统破获多起疑难和重大案件,充分利用高科技打击犯罪、维护安定,为国家法制建设服务。
在科学的真理面前,罪恶藏不住狡诈的面孔。朱波峰和他的团队就是要不断地探寻这样的科学真理。但是,打击犯罪并不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基因组学、遗传学方面,寻找生命的本源是每位科学家终其一生的追求,这种追求既是对科学真理的探索,也是人类本能的自我认识。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比较少,各民族间相互通婚的现象越来越多,保存和研究纯粹的少数民族基因遗传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朱波峰致力于开展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研究,这不仅仅是充分利用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传信息资源,它的更深一层意义在于从群体水平揭示基因组与环境因子和致病因子的相互作用,阐述多疾病易感性的遗传学基础。他的研究为中华民族的群体遗传学、人类学和法医学应用研究提供了大量和翔实的第一手基因信息数据,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基因组信息资源,而且为群体遗传学、疾病连锁关联分析和法医学应用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正是因为他的执著和坚持,朱波峰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多年来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陕西省科技计划攻关项目及杰出青年培育基金4项,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1%任务等国家级课题多项。2005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文章21篇,其中SCI论文19篇。他的研究也获得过很多殊荣: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西安市首届青年科技人才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以及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用朱波峰自己的话说:这些成绩只是科学探索路上捡拾到宝石,宝石虽然珍贵美丽,却不能诱惑他停滞不前,他还将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迈向科学探索的更高境界。
文章链接:http://sxdaily.joyhua.com/sxrb/201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