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思源讲堂>正文
思源讲堂

“学而”讲坛:良知与爱罗 —— 一个仁材并建的人性论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1-11-04 09:25 浏览量:

11月2日晚,国际知名学者美国康州美田大学哲学系唐力权教授在主D205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主题为“良知与爱罗:一个仁材并建的人性论”的哲学讲座。

“人性的根源在哪里?源动力在哪里?”讲座伊始,唐教授就提出这两个问题。中国的哲学起源于良知,唐教授为良知下了定义:对生命的自我肯定,自我负责。良知可以用“仁”字代表,而“仁性”则是生命全能的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良知不是人的主体性唯一的力量,良知也会有盲目性、片面性,以大部分哲学家的“仁”为例,很多情况下只是“私仁”。唐教授从“美的占有”出发,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他的核心思想——爱罗,即性欲、占有欲、控制欲、好奇心、权力欲、权利欲等。知性的本质与爱罗的本质有相同的特质,人性的欲望一定要得到满足,在一个方面得不到满足,那么在另一个方面就要得到疏导,良知与爱罗要平衡、和谐。唐教授从柏拉图对美的理想的爱到古希腊对国家法律的爱,再到最低层次的欲体之爱,通过列举大量实证论述自己的观点。

   唐教授将良知分成了四个部分,即本体之仁,类性之仁,道德化仁,个体之仁。其中本体之仁是最高的仁性,是对一切生命无条件承受;类性之仁则是本体之仁落实于人性之中;道德化仁则是在伦理规范中落实。爱罗则分为古希腊式的正爱罗,传统印度式的反爱罗和佛教所提倡的原始性空式的超爱罗。唐教授以亚里士多德体系中的“神”为例,指出古希腊“神”的概念是西方思想的高峰,它带有明显的爱罗特质。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唐老师就“理想的追求与爱罗的特质”与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还对歌德的《浮士德》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唐教授以其缜密的逻辑与幽默诙谐的语言赢得了在场师生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讲座人介绍:

唐力权教授,早年获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于纽约社会科学研究新校攻读哲学,并于196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为”Context and Reality: A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Whitehead’s Philosophy of Organism”《脉络与实在﹕怀德海机体哲学之批判的诠释》〔此书中译本于1998年面世〕。唐教授自1967年起开始在美国康州美田大学〔Fairfield University, Connecticut〕哲学系任教,讲授存在主义哲学、东方哲学和场有哲学等课程。曾主持国际中国哲学会10年之久,且担任由他于2006年创立的国际场有研究所所长,致力于场有究竟学及当代新道学的哲学探索。除早年的代表作《周易与怀德海之间》之外,唐教授还著有哲理诗集《道》〔英文本〕,《蕴徼论》,《化裁的艺术》及中西哲学论文数十篇。他在当今哲学界,特别是东西方文化与哲学比较和在当今国际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享有很高声望。



文字:通讯社 史静蓉
编辑:敏子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