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9月,所有新生已经开始了新的学习和生活。他们的脸上,已经褪去了高三疲惫的神情,更多的是兴奋、激动与憧憬。穿过梧桐道、路过南草坪、经过腾飞塔,新生成群结伴,拥入校园的怀抱,行走在知识的殿堂。在这里,他们将感受到象牙塔的浓厚书香,在新的天地驰骋飞翔。
课堂 行走在科学的圣殿
大学第一课,成为大家期盼已久的事情。9月4日上午9:30,主楼D座205教室门外涌现出一片新鲜的身影,他们是机类专业的学生,或拿着课本默读,或三三两两低声交谈,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一堂高等数学课。

可以容纳200人的大教室座无虚席,所有学生的目光纷纷聚焦教室的门口,等待老师的到来。上午10:10,只见一名容光焕发的中年男子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高安喜”三个字和联系电话,随即转身向在座的学生说:“这学期的高等数学课由我来讲。在课程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注意事项。”通过工整漂亮的板书,高安喜老师从教材内容说起,向同学们娓娓道来。学生们听得入神,脸上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高老师微笑着说:“大学时代,要自立,更要自强,千万不能松懈。”
轻松愉悦又干货满满的课程很快接近尾声,高老师鼓励新生珍惜当下,不负韶华。上完第一节高数课,机类78班余程焕十分开心,他告诉记者:“高老师讲课十分生动、幽默,课堂的氛围也很热烈,我非常喜欢。只有置身课堂,才能领会交大校风的名不虚传。”对于未来,余程焕也充满信心,他决心大一打好学科基础,争取以后可以继续深造。“课堂没有给人太过紧张和严肃,老师非常和蔼可亲,同学们也非常认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机类714班的孙文瑞说。
图书馆 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南洋书院电气712班胡津梁在开学第一天,利用课余时间第一次来到钱学森图书馆。行走在整洁明亮的大厅,路过24小时自习室,胡津梁内心充满好奇和激动。“图书馆的环境很棒,安静明亮,这里是静心学习的好地方。”

查询机的操作简单易学,胡津梁轻松找到了书籍的具体位置和主要信息。从小,在家人的影响下,胡津梁就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历史文学类书籍有很大兴趣。在参观了中文科技书库、社科书库、外文书库、文学书库后,胡津梁被文学书库深深吸引,选择了两本历史书籍借阅。因为新生尚未经过图书馆学习培训,所以暂时无法用校园卡借阅书籍,在图书馆老师的细心帮助下,胡津梁使用附近上自习学姐的一卡通完成了借书。随后,负责老师悉心提醒他留意《图书馆针对2017级本科新生培训通知》,从而更好地使用图书资源。走访了图书馆主要的阅览室和自习室后,胡津梁对于自己的时间有了规划:周内要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周六周天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去图书馆看书学习,努力充实自己。“学校正在实施‘4个100’育人计划,阅读100本经典,就在这里实现了。”
图书馆门前,胡津梁目视钱学森的铜像,久久伫立。早在高中时期,胡津梁就被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故事深深感动。“钱学森学长是我们永远的榜样,交大学子应该更多地走进图书馆,吮吸知识,奋发图强,追求梦想。”在了解到钱学森图书馆电子资源丰富,能够查询到很多世界先进科技前沿刊物资源之后,他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让自己全面发展。
书院 总有那些期待令人神往
这里是学生在校园的第一个家,是温馨的成长家园,有系统的培养体系。作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生活社区,书院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在仲英书院大家庭,有这么一批身着黄衫的学长,多年来薪火相传,始终如一地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他们就是仲英学长团。自学长团成立至今,近六百位优秀学长成为其团员,帮助了近六千名新生,开展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朋辈活动。宋诗玉是来自仲英书院软件72班的一名新生,在开学前报名了书院的学长团新生校园游活动。“起初报名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只觉得在校园里走一走也挺不错的。”
开学伊始,仲英书院学长团一年一度的新生校园游拉开序幕。从教学主楼到钱学森图书馆,从西迁纪念馆到西迁广场,从东南田径场到文体中心,冒着连绵的秋雨,学长团引导200余名新生游览交大校园。教学主楼内,新生成群结队,在学长的带领下走进教室,熟悉上课环境;西迁馆里,新生认真聆听讲解,感受交通大学西迁的光辉历史;腾飞塔下,学长声情并茂的讲述令新生折服……一上午过去了,仲英书院的新生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学长的讲解下了解了交大发展的历史,也更加熟悉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大学,在新生的眼中,越来越亲切。
聆听曾经的辉煌,交大精神慢慢渗入到新生的血液里。“听学长学姐讲交大当年西迁的故事,我深受感动。正是因为有了先辈们的探索和付出,交大才有今天的杰出成就。今天,我才更好地理解了学校‘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仲英书院化生71班李亮感慨道。“初入交大,对校园是陌生的。参加了书院组织的新生校园游后,对历史感兴趣的我被交大深深吸引,曾经的过往是那么灿烂,今后,交大的建设就要靠我们了。”仲英书院化生71班钟浩对记者说。
社团 在自我丰富中成长
社团活动,永远是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9月2日,由校团委主办、学生社团联合会承办的2017年社团博览会在四大发明广场顺利举行。号称“百团大战”的社团博览会聚集了人文理论、科学技术、文艺体育、信息传媒、创新创业、志愿公益等七大类共一百多个社团前来参加展示,给新生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文化冲击波。新生纷纷走出宿舍,来到四大发明广场,一睹“百团大战”的风采。

天文协会搬出了望远镜,挂出了有奖竞答的小纸条,极限飞盘社在空地上开展体验活动,赛艇队搬出了测功仪,武术协会铺开了练功场……阴雨天气也消减不了四大发明广场蒸腾着的欢乐气息。小小的一方舞台上,各个社团大展身手,精心准备的节目丰富多彩并具有鲜明的社团特色。舞龙舞狮协会的龙狮表演豪迈开场,现视研的宅舞《moment ring》活力飞扬,蒲公英吉他社的乐队表演也吸引了全场眼球。论高端,有交响乐团的小提琴独奏和爱乐协会的萨克斯表演;论经典,有博雅曲艺社的相声表演和国学社的历史剧……繁星社团,齐聚舞台,上演了一场视听盛宴。
演出结束后,现场驻足观看的学生纷纷来到社团的招新摊位前了解和询问,在众多社团中寻找自己心仪的那一个。来自文科试验72班的王丹玫来到了武术协会的招新点,惊于武协成员的昂扬激情和精彩表演,她填写了一张报名表,加入了武术协会。现场,她热情地告诉记者,参加社团是她对于爱好的坚持,是在学习中提升个人能力。“社团是一个催人向上的地方,和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坚持发展自己的爱好,让兴趣从热爱变成长处。”提及大学学业和社团的关系,法学71的张若涵对记者说:“参加社团是因为兴趣和爱好,社团丰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但是不能主次颠倒,舍本求末,学业不能落下。”本次社团博览会,她选择加入学生通讯社,“传媒是我的首选专业,在这里,我可以更接近我的爱好。”
新生对于社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但寻找“同道中人”、锻炼个人能力成为他们共同的目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有多少青春年华,就有多少青春往事,走过多少青春夏日,就有多少青春日记。时光正从指间流过,思想依然活跃,智慧依然迸发。大学,一个处处充满文化的地方,一个孕育着宝藏的地方,新生已经从这里启程,浩瀚的胸怀、多彩的思想、博大精深的内涵、曲径通幽的意境等着他们去感受、去了解、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