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园生活>正文
校园生活

【实践在路上】生命学院生医所研究生赴北京、香港等地开展暑期实践

日期:2017-09-05 11:33 浏览量:

加强实践教育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研究生培养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增强研究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生医所以“受教育、长才干、重实践、做贡献”为宗旨,8月份以来,西安交大生命学院生医所研究生暑期实践团队分别赴北京、香港、西安等地,积极开展暑期实践、名企实习、论坛交流等活动。

8月中旬,生医所郭金涛、程少文、李莉娜等四位研究生前往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实地调研学习。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康复辅具产品的研发、临床应用和质量检验,在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同时也是交大校友季润博士的指导下,研一新生李莉娜等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工作,主要关注辅具研发的前期实验阶段,学习科研论文撰写、实验方法技巧,并参观研究中心研发的各类康复辅具。包括可爬楼梯的轮椅车、为截瘫偏瘫患者设计的浴缸、可折叠的多功能护理床和防褥疮垫等。以实践加学习的方式,为同学们带来对康复医学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矫形鞋垫小组的成员成少文、郭金涛在结束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参观后,即作为爱尔思康有限公司的实习生投入为期两周紧张的实习工作中。RSSCAN公司是著名的人体力学分析与测试系统研发企业,公司的footscan,quintic,codamotion等仪器设备在很多医院、康复中心及研究机构中有所应用,是生物力学研究方面做的较前沿的国际企业,爱思康公司主要业务是代理RSSCAN公司的设备,并做好设备的相关服务。在为期两周的实习工作里,两位同学与公司新员工一同进行产品的业务培训和原理分析,结合具体设备进行实战操作,并作为实习生帮助公司进行codamotion设备产生实验数据的处理工作,在开展工作实践的同时,公司还贴心安排预留时间让同学们针对矫形鞋垫和脊柱矫形设备与公司研发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与讨论,为同学们今后科研增加经验、拓展思路。

7月30日至8月2日,研究生朱晓琪同学带项目《音乐干预对社会隔离环境造成的小鼠类孤独症行为的影响》,作为海报展览者受邀参加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第8届世界华人生物医学工程大会(The 8th WACBE World Congress on Bioengineering)。大会由世界生物医学工程师协会(WACBE)主办,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名代表。在大会上,朱晓琪同学除了展示个人研究项目外,还积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教授、专家学者请教、学习,接触到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大量的前沿研究内容,包括基于3D打印的矫形鞋垫制作技术、非侵入性超声神经调控、无辐射脊柱侧弯评估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朱晓琪同学在此次大会投稿论文获二等奖(一等奖三名)。

8月4日至5日,王珏教授组织带领生医所手功能康复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团队,参加在西安唐都医院举办的2017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康复医学新技术-手功能康复学习班培训。此次手功能康复学习班培训邀请到该领域内知名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交流,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贾杰教授、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徐光华教授等等。各位专家教授分别带来不同方向针对手功能康复领域的科研知识与研究成果介绍,王珏教授作为工科方向代表,为参会的学员们讲解了智能化康复干预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并详细介绍了手功能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从镜像神经元系统理论出发,结合临床脑卒中患者的问题,介绍脑机接口、虚拟现实技术等等,还向大家展示西安交大生医所关于手功能康复领域的科研成果。

此次培训,让参会的同学们对手功能康复领域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生医所团队在该领域内的独特地位,激励团队利用好自身的技术优势,推动研究与实践并行,将先进的技术落到实处,研发出更好的康复产品,造福人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形式多样、干货满满的暑期实践为生医所的同学们践行真知、丰满羽翼上了精彩一课。在实践中学习与思考,在培训中锻炼与发现,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对科研的深刻认知,提升了同学们对康复领域研究的热情,为下一步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字:生命学院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