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晚,由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崇实书院承办的第六届心理微电影大赛决赛在钱学森图书馆星空报告厅举行。
此次微电影大赛从4月开始,历时两个月,经过宣传部、团委、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各位评委老师就电影的主题完成度、心理指导意义、拍摄技术等方面的评比,共选出6部微电影参与决赛。决赛邀请心理咨询中心姚斌、新媒体学院赫中华、教务处杨程、宣传部程洪莉、团委毕晓楠担任评委,出席活动的还有崇实书院院务主任、学生处副处长张丹,以及各个书院负责心理专项的辅导员。

本次决赛采用答辩形式,六支队伍各具特色。
宗濂书院《无问》讲述了一个大一的学子对于专业的困扰和转专业的焦虑,引发了学生广泛的共鸣。我们总是急功近利地逼问自己理想是什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陷入内耗焦虑的漩涡,不如暂且放慢节奏,脚踏实地去做实事,慢慢学会选择,最终定会与自己的理想相遇。

彭康书院《答“卷”》讲述了王卷(卷王)与曾静(增进)在拍戏过程中发生的冲突,引出了大学生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得奖、加分、保研等话题。到底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大学,究竟是无尽狂欢?还是夜夜拼争?相信观众们看过王卷与曾静对自己的反思之后,对内卷和摆烂会有更深的思考。

文治书院《对你的猫笑一笑吧》,主人公小明是一个不合群、不自信的大一新生,有一日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猫,观察着小明的生活。从猫的视角,小明发现过去的自己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还是有着努力奋斗的精神,闪光的瞬间,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自信起来。 “假如你的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对你的猫笑一笑吧”,换一个角度看世界,会有不同的发现。对你的猫笑一笑,也更要对自己笑一笑。
仲英书院《他的生日》则刻画了一个初入校园的学生,如何融入新的生活,如何面对孤独的故事。初入大学的主人公林一与之前的朋友减少了联系,大学中相处的朋友也都有了自己的圈子,很难融入他人的“小圈子”,林一的生日即将来临,面对看似漠然的朋友们,他如何度过自己的生日,是更加孤独还是融入人群……我们人生中会面对很多别离,失去很多,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但总有一天,爱和友谊会将我们的伤疤抚平。

崇实书院《重塑》讲述了在摆烂和内卷的两极分化下,到底该怎样选择与面对。在时光中,遇到自己,重塑自己,一位即将毕业的“精致利己”大学生在“不挂女神”前,重视过去,时间倒流,有多少悔恨,多少事情本可以去做而未做,最终她自我反思并实现了自我转变:正视自我,敞开心扉,重视奉献和为人善良。人生不可重来,在为时不晚的这段青春岁月中把握机遇,珍视时光,做出真正无悔的选择。重塑自我,珍惜时光。
启德书院《朝言夕语》讲述了主人公林朝言和同班同学夏夕语从点滴交往之间切入,最后到二人牵起彼此的双手。校园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记忆的事情,面对爱情,不要焦虑,更不要否定自己,或许你只是还没遇到对的人。值得一提的是,《朝言夕语》中充满着浓浓的“药学”元素,希望更多人能以此了解药学专业。
答辩结束后,姚斌进行点评,肯定了同学们对心理微电影的努力付出,电影的立意能够深入同学们内心的想法,展现心理的转变,追随社会真实现象,主题积极向上,对同学们有积极引导。姚斌指出,微电影的内容时间有限,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行取舍,充分表达出主旨立意是十分不易的,而此次心理微电影大赛中的作品能够引导同学们充分思考,以新的角度看待世界,促进大家更加关注心理健康,离不开师生们的共同努力。

最终,通过激烈角逐,根据现场评委打分与网络投票,本次心理微电影大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心理微电影”以心理的成长、发展及心理健康为主题,反映大学生心理困惑及调节过程,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每支参赛队伍都通过对身边现实的观察以及心理知识的思考,创作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影片,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困惑,展现交大学子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