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院部动态>院部动态>正文
院部动态

人文学院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学习座谈会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6-05-19 16:22 浏览量:

5月18日下午,人文学院在主E610会议室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交流座谈会。会议由马晓彬主持。学院党政领导、系所主任及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院长边燕杰谈了一个观察,一个感想和两个思考。他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三个关键性历史节点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嘱托,并结合自己多年学术研究表示:习总书记讲话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定位和肯定让人十分振奋,特别对讲话中的文化自信有他自己的思考,他觉得文化自信就是自信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本,文化之源,文化之流,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创造性、持续性。他认为建立文化自信来自两方面挑战,一是如何概括和描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特殊性本质和社会特殊性本质,二是如何概括和描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文化、跨社会结构的一般性本职,也就是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重视“本土知识的国际概念化”工作。

哲学系李建群教授强调习总书记的讲话突出以中国问题为中心,发扬“经世致用”的思想,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独有的批判性精神结合社会实践,积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邓妙子副教授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了要改变以前“西学东渐”中国被动接受和融通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建立中国特色的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伴随中国逐渐步入世界舞台中心彰显民族性、主体性和原创性。王小红副教授表示总书记讲话中“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明晰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路,也明晰了“体”与“用”的关系。李重副教授表示,总书记讲话强调了民族性即主体性,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应该结合实践、指导社会实践、引领社会发展。

社会学系杨建科副教授表示总书记讲话主要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从学理上对中国经验、中国实践进行理论阐述和概念界定。悦中山副教授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都是被压缩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其发展内涵和规律需要哲学社科科学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的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以此赢得国际社会的重视和理解认同。闫臻副教授表示总书记讲话中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三个体现”就是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思考如何将国际视野贯穿到本土的微观研究中去?如何立足本土挖掘地方知识?这也是讲话中强调“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的重要意义所在。

中文系刘彦彦副教授表示哲学社会科学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总书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要立志于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向现实、面向人民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有重要的警醒作用。艺术系苗祥瑞副教授结合总书记讲话中“民族性”谈到艺术作品创作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艺术工作者一样要扎根社会实践进行艺术创造,反映中国特色和中国精神。与会人员纷纷表达了学习总书记讲话后的激动振奋之情。一致认为当前应该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春天。

马晓彬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定位,对哲学社会科学近年来取得成绩的肯定激发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热情。讲话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造和学术繁荣历史机遇、阵地建设与方向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构建思路与任务要求、战略举措与学风队伍建设等作了深入明晰阐述,应该是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顶层设计”,全院教师要坚持正确方向,深入领会和解读总书记讲话精神实质。同时他结合总书记给清华大学校庆贺信内容、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了人才培养、知识分子担当,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在教学、科研和学风建设中做出更大成绩,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去,做到不负时代、不负使命。

文字:人文学院
编辑:聆 音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