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正文
教育教学

【审核评估促发展】以卓越学科建设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管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日期:2025-02-21 14:22 浏览量:

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916年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设立的“铁路管理科”,1918年,在唐文治校长带领下形成工管结合的教育特色,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早的管理教育和管理学科。1979年全国首批获准建立管理工程专业,1984年全国最早一批建立管理学院。学院培养出中国第一位管理工程博士,是国家第一批工商管理硕士(MBA)和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土(EMBA) 试点学院, 也是首批开办工程管理硕士(MEM)和会计硕士(MPAcc)的学院之一。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及相应的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此外,学院还获得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认证和世界一流五星级商学院认证,成为中国首家获此殊荣的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两个学科连续两轮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同意设立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秉承“忠诚奉献、开放创新、兼容并蓄、奋斗拼搏”的文化传统,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以创造和传播管理知识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杰出管理人才;以适应未来发展为导向,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以服务国家为己任,加强智库建设、产出重大智力成果,朝着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管理学院稳步迈进。

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教学实验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应急管理决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系统行为和管理实验室)、教育部软科学研究基地(中国管理问题研究中心)、中国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家发改委联合成立)、陕西省医疗健康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2022年,系统行为与管理实验室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西北地区高校唯一首批入选的实验室,形成推动“人文、系统、工程、管理”跨学科交流合作的新高地。

专业建设多元创新,引领前沿

学院目前有四个本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专业、工商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和会计学(ACCA方向)。工业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在软科排名中连续入选 A+,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连续三年全国排名第一。

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证书

工业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全国率先提出“3+2”五年制机械制造与工业工程双学位管理与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开始实施“2+4+X”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2015年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实施管工贯通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历经多年探索,形成了创新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具备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专业化的科学研究、学群化的产学合作以及优质化的学习与品格培养等特色。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工商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工商管理国家一级学科,发扬学校“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本科办学特色,围绕企业创立与成长过程中的市场、战略与创新、领导与组织问题,按照国际标准设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建立国际精英商学院(AASCB)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拓宽基础,分类指导,强化实践,引导创新”的模式,培养既懂技术又具备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会计学(ACCA)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首创会计学历教育与国际执业资格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会计人才培养与国际化需求的无缝对接。近年来,为应对数智时代对会计工作的新要求,通过实施“名课、名师、名专业、名教材”发展战略,依托ACCA双语课程和CPA核心课程群,融入大数据、文本分析、智能分析等新兴技术,培养具有数字化、智能化思维,掌握扎实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深入的会计、审计和税务专业知识,能够解决问题的新时代会计专业人才。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设立于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是全国首批获准设立“大数据管理及应用”专业的五所大学之一,也是该专业的命名单位。专业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管理交叉的前沿科学问题,开展机器学习理论、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大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等方向的研究,推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在经济管理、社会治理、军工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本科教学特色创新,成效显著

近年来,学院坚持“管工结合、系统思维”的发展特色,扎根西部、心系国家、放眼全球,发挥智库作用,为国家建言献策,在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政策建议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学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国际化和特色化培养,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一)坚持立德树人导向,筑牢师生思想根基

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形成良好的教风。完善教学培训与激励体系,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推进课程内容更新,以过硬的教风促优良学风。围绕十大育人体系,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坚持“四个一”师生养成教育,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引领新专业建设

学院秉承“管工结合,系统思维”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致力于将管理教育与工科教育密切结合,培养既懂管理又具有工科基础知识的本科生。构建了以“管工结合、数理基础、工程驱动、系统思维”为特色的培养模式。开设进企业和进政府的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一批批毕业生迅速成长为各领域各行业的骨干和领导。

管院校友、航天员陈冬来校

管理学院校友、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来校讲座

面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国家重大需求,依托“双一流学科平台,引领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新专业,成为全国首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建设单位。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科研反哺教学,赋能拔尖人才培养。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持续修订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进授课模式,探索“课堂学习+校内培养+校外实践”的培养模式,实现全周期育人。

(三)聚焦全球发展趋势,创新国际化培养

深化“开放合作、发展共赢”的国际合作教育机制模式。学院历来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构建国际化的管理教育合作平台,通过采取“联合境外名校、择优选取生源、联合开发课程、境外联合培养”方式,创新“国外名校学历教育+交大课程教育”的培养模式,实现中国学位项目国际输出和国际人才本土化培养,助推中国管理教育国际化品牌建设。学院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剑桥大学等3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换、联合培养、学术研究、学位教育项目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依托学校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合作框架,成立了一带一路大学管理子联盟,致力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此外设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留学生班,于2020年9月招收首批学生,招收生源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国。通过引领创新实践,深度融合中国情境,实现中国管理教育品牌“走出去”。

实施“师资+平台+标准”三位一体国际化培养条件保障体系。引进Jae Kyu LEE等5名国家级人才,聘请学科顶尖外籍专家22人,形成“院士+资深领军学者+优秀青年骨干”为核心和“海外特聘教授+海外访问学者”为补充的坚强师资保障。搭建协同国际培养平台。将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与管理工程与创新研究中心和丝绸之路大学管理联盟一体化融合,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条件。建立持续改进高质量保障体系。基于AACSB国际认证,以“使命驱动、持续改进”为理念, 建立覆盖教学活动全周期的过程控制、质量评估、诊断改进和闭环反馈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全培养环节达到国际水平。

开展“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会计专业率先在国内提出会计学历教育与国际执业资格ACCA教育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将国际执业资格教育课程融入本科课程体系的系统学习,为学生搭建更高、更宽广的学习平台。学生一方面获得高等教育文凭,另一方面参加全球统考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认证,毕业后通过实践环节的锻炼,还可获得国际会计师执业资格。专业所有课程采用最新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授课,全球统考,最大限度与国际教育资源接轨。

(四)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提升育人质量成效

强化“基础、前沿、交叉、实践”的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思政、课程、实践”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通过自筹资源设立专项经费,建立“名师名课名教材”,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以课程建设与名师计划为主线,将思政融入课程建设。改革管理实践与实验教学,助力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依托国家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推行提案式企业实践,参与各类创新创类大赛。

学院制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相关制度,形成一支由“校、院”两级督导、学院领导、系主任等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队伍,开展日常教学质量监测、数据监控和专项评估工作,按照“评价—反馈—改进”的运行机制,确保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研究,探索实践案例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内涵发展,使教学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近五年,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吴锋教授主持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批校级本科、研究生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立项省级教育教学规划课题50余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40 余项,20余门次课程开展了授课方式改革。

以赛促学出佳绩。学生荣获奖国际级竞赛奖43项,国家级竞赛奖14项,省级竞赛奖110多项,获得第六届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国家级一等奖,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等。

学生实践活动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024年,学院本科生总体就业率为99.45%,其中升学深造率为66%。本科生到腾讯科技、支付宝、比亚迪、吉利汽车、宇通集团、中铁建工集团、东方电气、徐工科技、上海烟草、河南省烟草、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等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以及行业领先的重点单位就业人数达16人,占就业学生的57%。

优秀学生采访感言

工商管理2101班陈天晓:“回望在交大管院学习生活的三年多时光,我想起了许多个第一次:第一堂专业课,第一个实践设计,第一次小组汇报,在一个个第一次中,我结识了严谨治学的老师,友爱互助的同学,更收获了专业知识,锻炼了能力。每一段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都让我受益匪浅。

工业工程2101班姜磊:“今年是我在管院学习的第四年,我始终庆幸当初选择了管理学院。这四年里,我参与到许多有意思的课程中,老师们独到的学术思维使我沉浸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管院课程基本都有小组任务,有时一周内有三四次汇报也是常态,这不仅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让我在沟通表达中更加自信从容。一路走来,学院的老师总是热情关怀,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指导与建议,帮助我不断成长与进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衷心感谢学院的培养,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们的陪伴。”

大数据91班郑曦:“在管理学院,学习是首位重要的事,要保证自己学习不落下,要善于把所学知识应用在科研实践中,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大学四年中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学习挑战,四年的成长离不开学院和各位老师的帮助。学会多和老师沟通,困惑都可以迎刃而解。希望大家都可以带着明确的目标,充实完美的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

会计学(ACCA)91班吴宜臻:“我们的课堂丰富多彩,让我们在四年光阴里沉浸式的体验课程学习,全英文的专业授课让我们不仅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提升了自身素养,感谢学院所有老师在这四年对我们的帮助。

展望未来,管理学院将继续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新挑战和新机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环境,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文字:教务处、管理学院
图片:管理学院
编辑:王恺悦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