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正文
教育教学

西安交大在第四届陕西省本科高校工程训练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创佳绩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01-30 09:04 浏览量:

为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卓越工程人才自主培养,提高我省高校工程训练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第四届陕西省本科高校工程训练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在西安理工大学举办。我校实践教学中心(工程坊)选拔推荐8支队伍、共15名教师参赛。经过激烈角逐,2支队伍分别在“综合实践教学技能赛项”和“教学创新赛项”以全省第2名和第3名的优异成绩获得特等奖2项,其他队伍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

第四届陕西省本科高校工程训练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西安理工大学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陕西省教育厅和来自浙江大学、上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专家担任评委,吸引了全省18所高校的86支参赛队伍,160余名教师参赛。该比赛是陕西省教育厅举办的一项重要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高校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培养提升工程训练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爱岗敬业精神和钻研业务意识,受到全省高校的普遍重视。

图片

近年来,实践教学中心(工程坊)基于新工科要求,按照产品制造流程构建课程知识体系,持续推进工程训练课程的项目化实践,团队化学习等改革举措,不断提升课程的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必修课

“项目牵引式综合工程实践”课程是面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能电气等本科一二年级拔尖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必修课程,将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工程中的融合应用通过校企合作项目驱动、自主实践的方式,实现工程认知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系统工程意识,并为相关理论课和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课程通过革新教学理念,以典型机电产品/系统开发为项目载体,设计了项目制实践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实践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企业深入合作,改革教学模式,设置企业实践环节,了解工程实际问题。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自主采集式导航学习,通过翻转课堂、路演答辩等方式,构建阶段、中期、结题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注重课程思政的引入,将著名科学家和大师科学报国的事迹、优秀校友成长成才的案例引入课程,关注前沿技术,紧扣国家重大需求和卡脖子问题,实践项目与时俱进,紧跟学科前沿,不断更新。

产教融合的特色实践通识课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是面向全校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通识类选修课,属于特色实践课。本课程与小米科技、创非凡未来技术研究院等企业合作,以机器人为载体,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设计和搭建机器人,利用机器人创新组件,通过项目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创新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跨领域知识的融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课程将实践活动与思维方式有机结合,加强学生创新思维:顺序思维教学法由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夯实基础;逆向思维教学法从系统到模块,加强系统解构和建构思维;横向思维教学法与竞赛项目结合,进行机器人样机设计,实现整机。课程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机器人平台,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多重培养,采用赛课结合、以赛促学的方式,加强知识储备、强化创新意识、提升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意、创造意识,塑造工匠精神。

融合劳动教育的创意设计课

“全面育人的智能创意灯具设计”课程是面向拔尖班的综合工程训练课程的子课程。课程对标“五育并举”的育人方针,探索在基础工程训练课程中培养学生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项目教学模式。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团队合作通过产品构思、设计、制作、汇报四个环节完成一定主题的灯具产品设计与实物制作。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内的讨论与协作,实现知识的自主探究,在综合制作过程中实现机械、电子技术的主动应用,最终达到知识的建构,技术能力与非技术能力的提升。课程通过环保、文创等项目命题使学生在设计环节考虑工程对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灯具的设计与加工,掌握相关机械加工、电路连接、智能控制技术,并通过造型设计提高审美能力。课程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教师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指导,通过多种加工技术、多种工程材料的支撑,引导学生将创意变为现实,使学生感受物质生产性、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课程通过灯具设计与实现,将德、智、美、劳相结合,体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的劳动教育特色,赋予劳动教育新内涵。

实践教学中心(工程坊)不断推进工程实践教学改革,2023年建设完成了包括智能制造生产线、工业机器人、MES等面向智能制造的实践教学平台,获批陕西本科和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8项,综合工程训练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未来,实践教学中心(工程坊)将继续完善“系统认知、项目牵引、赛课结合、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工程训练与实践课程塑造学生创造性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文字:实践教学中心 栗茂林
图片:实践教学中心
编辑:王恺悦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