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吐新绿,万物迎仲春。3月29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50名本科生与研究生在人文学院音乐教育中心梁睿、刘明两位老师带领下,开展了“人文艺旅”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之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专场活动,开启了一场以“学习、传递、弘扬、传承”为主题的参观游学活动。本次校外教学实践旨在将音乐美育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带领交大学子走出校园,走进艺术博物馆,欣赏音乐文物,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中国古代音乐魅力,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跟随西安音乐学院魏浩老师走进博物展区,首先看到的是华阴老腔、陕北民间音乐中用到的乐器,有檀板、月琴、曲项琵琶、箜篌、拍板等。在此展区对面摆放有一面编钟,每一枚编钟都可发出双音,在编钟制造技艺方面,一钟双音可谓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同学们通过实际的敲击体验,对课堂内所授知识内容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
曲项琵琶
箜篌
编钟
敲击编钟
接下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块“石头”,这块“石头”学名叫做特磬,上有挂眼,可悬挂演奏,特磬旁有一组精美的编磬,由于年代久远,在光照下呈现玉石质感,其音色清脆明亮。先秦时期的音乐所谓“金声玉振”大概如此。秦汉时期的展品有一枚秦始皇陵区内出土的“乐府钟”,将乐府年代由汉代提前到了秦代。
特磬
编磬
同学们的参观脚步来到了隋唐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音乐文化空前繁荣,受张骞“凿空”西域影响,西域诸国的音乐、乐器纷纷传入中原,通过三彩骆驼载乐俑等考古文物,同学们见识到了早期长颈琉特类乐器、阮咸类琵琶乐器、羯鼓、筚篥、排箫等乐器,通过壁画、陶俑等了解到隋唐时期的乐舞文化。
随后同学们参观了西安鼓乐展区,作为“大唐遗音”,西安鼓乐的复兴与传承得到国家和相关学界的重视,其中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与西安交通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一展区,同学们了解到西安鼓乐悠久的历史文化,并近距离欣赏了演奏鼓乐所需的各类乐器。
最后由西安音乐学院董子钰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西安音乐学院校史,在校史展区,同学们对西北地区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有了初步了解。
参加此次活动的师生全部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音乐教育中心通识课程——“中国音乐史和音乐考古”“古琴演奏实践”,这些选课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同学江林芷表示:“非常高兴能够作为中国音乐史班级的一员参与本次实践活动。在西安音乐学院参观‘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音乐文物展,看见在课上学习的各种知识,以实物乐器、图片、影像这样具象的形式呈现在眼前,我感觉自己瞬时间穿越历史烟云。再一次听见秦汉钟磬泠然,感受到盛唐气象开张,理论知识与现实感官的交融大抵如此。同时,我觉得音乐博物馆的设立具有重大意义,音乐博物馆将音乐研究与历史考古联系在一起。通过之前在课上的学习,我认为音乐不仅只供休闲娱乐,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对一朝的礼仪建制,民族精神气质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音乐博物馆里游览参观,面对一件件无言文物,我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邈远的金石丝竹之声。之后大家参观了校史展览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西安音乐学院师生对陕西特色音乐的传承发扬。长安作为千年古都和丝绸之路的起点,发展出独具特色的音乐遗产。西安音乐学院致力于研究保护西安鼓乐、华阴老腔、陕北民间音乐令我敬佩欣慰,期待之后能够有更多陕西特色与时代新内涵相结合的音乐作品问世,让传统音乐魅力为更多人所体会。”
医学部医学试验班大一同学胡竟一表示:“西安音乐学院珍藏了大量的中国古代乐器和陕西民间乐器。西安交通大学的师生本次参观了特罄、编罄、编钟等先秦乐器、箜篌、古琴、琵琶等中古时期乐器、梆子坐鼓等陕西民间乐器,随行的老师还讲解了各种展品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并介绍了古代乐器所展现出的中华文明史,这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体会中华灿烂的文明。我认为,通过这次经历,各位同学更加了解了西安作为‘礼乐之乡,文武盛地’的重要历史地位及祖国的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西安交通大学音乐教育中心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在公共艺术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让学生在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能走进博物馆、艺术馆参观学习,亲身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把书本中的知识对应到具有历史故事的一件件文物中,不断加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使广大学生在历史和文化的穿越中凝心聚力、升华情感、感受中国文化自信,以此达到“以美启德”“以美育德”的教学效果。
本次活动特别感谢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音乐教育中心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