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资募捐促大学发展
----郑南宁校长在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7月17日
尊敬的各位理事:
盛夏之季,各位专程来到西安出席本校教育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我谨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如何更多地筹措办学经费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能力和水平。纵观世界名校,无论是公立或是私立大学,其校友捐赠和社会募捐是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回顾西安交通大学办学历程,同样如此。1916年交通大学二十周年校庆,在老校长唐文治和蔡元培学长的号召下,募捐到六万大洋,得以使当时的交通大学有了一座较为完整的图书馆。上世纪五十年代,这座图书馆的所有图书、资料和档案随交通大学西迁运来西安,现为中央命名的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谈到校友筹资办学,还有一件值得提起的历史往事。在抗战时期,交通大学被迫迁往重庆艰难办学,当时成都校友会发起“为母校献金运动”,时任交通部次长徐恩曾、交通部财务司司长徐承焕和宝天铁路工程局局长凌鸿勳等学长积极捐赠,带动了校友广泛响应,解决了在重庆九龙坡办学经费短缺的燃眉之急。老校友捐资办学的爱校之举感染着一代代交大校友薪火相传。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一批优秀的年轻校友,他们在创业的同时,不忘母校老师的培育之恩,踊跃捐款或设立奖学金支持学校事业发展,如毕业于八十年代的王川、王龙校友,还有92年毕业于教改班的周鸿祎校友,他们就是其中的代表。另外,学校在争取社会捐赠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台湾光华基金会尹衍梁先生捐赠一亿人民币支持学校医学学科建设、唐仲英先生捐款2866万元用于本科生书院建设和人才培养。
抚今追昔,使我们倍感作为交大人座右铭的“饮水思源”已成为一种特殊的基因流淌在西安交大人的热血之中,同时也感召着一批社会贤达为支持西安交大的发展而实现他们回馈社会的善举。
今年是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5周年,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庆祝活动,而是以召开理事会议的形式,认真总结过去五年来基金会的工作,讨论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规划和任务。教育基金会作为办学筹资的重要平台,我们希望以此为纽带,联系社会各界,吸引更多的工商界名流、社会知名人士和校友支持西安交大的发展,帮助大学筹措更多的办学经费,同时发挥各位理事们的作用,积极运作好基金,让基金产生更大的效益,使我们的教育基金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担任教育基金会的理事工作没有名、没有利,唯有义务和贡献,再次衷心感谢各位接受西安交大的委任。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社会贤达、学长和校友,在西安交大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需要你们的力量。拜托了!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