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要闻聚焦>正文
要闻聚焦

教育部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建设成果发布会在西安交大召开

日期:2025-07-19 10:23 浏览量:

7月18日上午,教育部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建设成果发布会在西安交大召开。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以“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融合性、系统性、实践性”为建设原则,“101计划”牵头人、西安交大郑南宁教授先后组织了8次教材撰写推进等工作会议,共计360余人次参会讨论,构建了由12门核心课程、15门参考课程和2门综合实验课程组成的多层次课程及教材体系。

来自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和产业技术创新优势的18所高校、3所中国科学院研究所、3家头部企业等单位代表组成建设委员会和教材撰写组,22位院士和资深专家评审教材编写方案,12位院士和知名专家担任核心教材主审,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承担出版任务,力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101风格”的精品教材,为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理念、新体系和新方法,树立人工智能教育改革新标杆提供有力支撑。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桂卫华、王耀南、张平,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谭方正,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卢先和,教育部相关司局代表,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玉麒出席会议。相关领域15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由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洪军主持。

张立群在致辞时表示,感谢教育部对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的关注与支持。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高等教育需以开放协同的姿态深耕应用牵引的基础研究,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构建创新生态,助力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西安交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积淀深厚,依托郑南宁院士团队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及产教融合平台,实施“AI+”改革工程,打造垂直教育大模型与智能体,积极探索“无边界课堂”等创新范式。教育部“101计划”汇聚顶尖高校资源,建设核心课程、教材、师资与实践项目,填补了高水平AI教材空白,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源头活水”。西安交大将率先使用教材革新培养模式,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共建共享资源发挥辐射作用,持续迭代完善优化教材体系,以教材成为学子探索人工智能的“金钥匙”,助力培根铸魂育英才,共筑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范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王海峰表示百度在AI领域已与多所高校合作,致力于加强国产AI核心技术研发,希望联合培养AI人才,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谭方正提到,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材建设的深度融合,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构建符合全球竞争需求的AI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国AI教材走向世界。卢先和强调,国产AI教材发展要走精品化与国际化之路,推动中国AI教育标准走向世界,同时结合“双一流”建设目标,助力教育强国战略。

会上,郑南宁介绍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建设情况和“高等学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报告暨课程体系”(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白皮书)。经过近一年的建设,《高等学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报告暨课程体系》、12本核心课程教材的编著和样书已完成出版。15本参考课程教材和2本综合实验课程教材的书稿将于今年8月前提交出版社。郑南宁表示,成果发布不是任务的终点,只是新征程的起点。他建议,在教材委员会的基础上,由高校、研究所、企业和出版社联合成立中国高校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建设联盟,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发挥集体智慧,顺应AI时代的发展变化,持续推进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教材的建设。

会议发布了12本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核心课程教材,包括《人工智能概论》《数据科学基础》《计算机视觉》《生成式人工智能》等。这12本核心课程教材与15本参考课程教材、2本综合实验教材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教材体系。

会议发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报告暨核心课程体系》,主要内容包括“高等学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报告”“高等学校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高等学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体系涵盖了国内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调研分析、“101计划”建设情况、12门核心课程大纲,以及17所高校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将为各类院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引导和示范,也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及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发布仪式后,洪军主持大会报告环节。王海峰以“深度学习框架及其对大模型的支撑”作报告,朱松纯以“通用人工智能:数理框架、测试标准与工程实践”作报告,为更好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未来高等教育提供了启发。

文字:党委宣传部 李莉
图片:教务处
编辑:王恺悦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