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奋斗,追求卓越。为引领全校学生提升思想觉悟、锻炼技能本领、加深安全意识,校团委于7月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理论培训系列课程,联合医学部、经金学院、公管学院相关专家课题组和统战部、学生处等部门,围绕国情教育、社会认知、安全出行、新闻宣传等开设实践培训课程37讲,其中通识课程包含面向全校同学开放的9讲与面向项目内部成员开放的14讲,参训人数分别为1725人次与1153人次;同时,线上开展《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选修课程14讲。力求为参与实践的632支队伍、5198人次提供全面实践指导,打好坚实实践“地基”。
通识培训:夯基赋能拓维 分层精准育人
此次社会实践通识课程以“筑牢根基、强化能力、拓展视野”为核心目标,涵盖精神引领、安全保障、技能提升、专业实践等多个维度,共开展23门通识培训课程,自7月6日起于各校区同时开展。其中,4门基础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突出“广而全”的覆盖性,满足实践所需的通用能力;5门深化课程由项目培训扩展至全校可选,聚焦“小而精”的细分领域,让更多学生接触到精准化的内容指导;14门专项课程为专项项目内部培训,紧密对接各实践项目的具体需求,实现“点对点”的针对性指导。三类课程层层递进、各有侧重,构建起夯实基础实践能力、深化拓展实践技能、精准对接专项需求的立体化的培训体系。

图1-理论培训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同学开展)
西迁精神溯源流。精神引领是社会实践的思想根基。在《校庆校情与西迁精神》课程中,校史文化中心杨澜涛老师从历史维度切入,系统梳理西迁历程,通过剖析15位西迁老同志的致信、还原西迁前的时代背景,深刻阐释了西迁精神核心内涵,引导学子从校史中汲取“不畏艰难、矢志奋斗”的实践动力。

图2-杨澜涛老师介绍西迁战略布局
安全守则记心间。规范化的保障体系与专业化的基础能力是社会实践有序开展的前提。《暑期实践安全专题》课程聚焦实践全流程风险防控,保卫处信息与安全教育办公室常帅老师通过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系统讲解交通出行安全规范、电信网络诈骗识别与防范、财物保管要点及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机制,重点强调突发事件响应流程与求助渠道,以实证化教学强化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

图3-常帅老师进行暑期实践安全培训
调研方法传要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致力于提升学子调研科学性,人文学院社会学系郭小弦老师从方法论层面系统阐释社会调查的逻辑框架,围绕访谈提纲设计、蹲点调查技术、抽样问卷设计规范等核心环节展开教学,突出“问题导向”与“科学抽样”的重要性,为学子开展严谨的社会调研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图4-郭小弦老师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进行介绍
精准传播促成效。高质量的成果输出是彰显实践价值的关键环节。《新闻宣传与写作》课程以专业化为导向,宣传部崔可嘉老师基于新闻传播“四真”原则与“5W”要素,系统传授不同类型实践成果的呈现技巧。会议新闻聚焦核心亮点,人物通讯突出精神特质,并结合“四全媒体”传播规律,解析分众化传播策略,助力实践成果实现精准化、高效化传播。

图5-崔可嘉老师为同学们带来《新闻宣传与写作》专题培训
民族同心筑根基。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李巨星老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从国家战略层面深化价值引领,围绕“五个共同”“四个与共”核心要义,结合民族工作最新政策与实践要求,系统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脉络与时代价值,为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精准把握民族工作方向、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遵循。

图6-李巨星老师进行专题讲解
深度写作炼真章。《笔尖上的实践:暑期社会调研采访与写作全攻略》课程进一步深化成果转化能力,校友关系发展部赵力老师从认知重构入手,纠正“形式化调研”误区,提出“深度呈现社会复杂性”的写作理念,构建标准化写作框架,同时辩证分析AI技术在资料整合、文本优化中的应用边界,强调技术赋能与思维独立性的平衡,提升调研成果的学术严谨性与社会传播力。

图7-赵力老师开展《笔尖上的实践:暑期社会调研采访与写作全攻略》专题培训
政策宣讲传温度。政策落地与专业转化是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重要路径。《“三有”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宣讲聚焦政策执行能力培养,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曹景强老师从国家、学校、社会三个层级系统解读资助政策体系,重点阐释西安交大“有温度、有智慧、有内涵”的育人特色,结合政策执行典型案例,指导学子精准宣讲技巧,确保资助政策在基层实践中有效落地。

图8-曹景强老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资助政策
专业所长解民需。《花粉过敏防治实践》课程搭建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的转化桥梁,第二附属医院陈敬国老师既系统科普花粉过敏的流行病学特征、检测标准与防治手段,又通过学子团队优化检测技术的案例,引导学子立足专业所长,在健康服务等社会领域开展创新性实践,推动科研成果向社会服务能力转化。

图9-陈敬国老师多方面展开讲解
正心计划启新程。“青年学生党政机关和基层社区服务计划”培训启动会,助力学子带着本领深入基层,以知行合一上好社会大课。多位见习学员代表发言,表达对政务见习的认识与态度、分享经验、提出建议与期望。团委副书记石杨根老师围绕“学、思、践、悟”与同学们交流,希望大家在服务基层中深化对青年使命的理解,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大局,展现交大学子风貌。

图10-“青年学生党政机关和基层社区服务计划”培训启动会
本次专家课题合作项目涵盖校企合作、竞赛志愿、医学调研等多项实践。为贴合不同专项实践的具体需求,由相关领域专家教授面向对应项目成员开展讲多元课程,精准匹配实践场景与任务要求。课程聚焦各专项实践的核心要点,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总参训人数达1153人次,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为专项实践的高效推进注入动能。

图11-理论培训通识课程(项目内部开展)
选修培训:思想引领铸魂 问卷纳言聚力
为加强对青年学子的思想政治引领,本次选修课采用线上视频培训的形式,自7月7日起组织开展《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系列视频学习课程,实现本科生、研究生全覆盖,切实做到“应选尽选、全员参与”。通过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微信公众号分期推出,计划于7月20日完成全部14期理论教育内容。截至7月15日上午,已有超过6222人次参与前七期线上课程学习,其中第一期学习人数达2664人次。课程采用“视频精讲+问卷答题”模式,既通过专家解读构建理论框架,又设置专题问卷检验学习成效。后续将基于问卷调研形成调查报告,为学校社会实践工作安排提供直接指导,切实做到为交大师生办实事,助力学子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

图12-线上培训课单

图13-线上培训课程
智慧考勤:全程智控管理 云端赋能实训
本次理论培训通识课程的开展依托“西交学生智慧社区”小程序,选修课程依托“金数据”平台进行问卷调查。整体课程将培训报名、出勤统计等实践工作转移到线上平台,做到“一键报名、一键考勤、一键统计、活动公开”,实现线上线下工作互通,完成对社会实践学生的全覆盖式管理,通过平台报名人数达2000人次,实际参训超4000人,培训报名签到功能预计覆盖80%的实践队伍,高效便捷。课程页面添加活动感受评论功能,可供培训成员及时交流、反馈培训体验,提升培训参与感,助力课程进一步优化。

图14-通识培训出勤统计
2025 年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已启幕,此次理论培训播下的知识种子,将在实践沃土中生长。学子们带着培训所得深入企业、社区、乡村,以知行合一将理论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好社会大课堂。校团委也将持续以培训赋能实践,助交大学子在实践中绽放青春,为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