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西安交通大学2025年第三次研究生教育管理月度例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召开。会议以"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为主题,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洪军,各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网信中心负责人及研究生院相关负责同志参会。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何茂刚主持会议。

研究生院副院长龙建纲介绍《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工作方案(讨论稿)》,聚焦布局AI+学科方向、推进AI赋能研究生科研实践、探索AI+新形态教学、开展AI+拓展辅修认证、开展AI+导师培训、推进AI+管理服务等任务,全方位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范式的优化升级。
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陈永华通报了国家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情况。
网信中心主任锁志海作《人工智能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他以“交晓智”平台建设为例,讲解了如何在工作中人人创AI,以升级后的“思源学堂2.0”建设为例”介绍了如何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人人用AI,并锚定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四个场景致力驱动校园智能化升级,实现AI原生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在学院分享环节,机械学院王保健教授展示了"智能制造AI实践教学"成果,通过构建“计算机视觉(CV)+自然语言处理(NLP)+数字孪生+生成式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技术课堂应用体系,实现备课提效、授课提效和考核提效。未来技术学院程洁副院长分享了"基于知识森林的采集式学习模式",通过AI技术建设知识森林导航的学习平台;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教学创新、评价创新助力教学管改革,支撑项目驱动型人才培养。新媒体学院孙鹤立副院长介绍了智能传播人才培养现状,通过构建"教-练-产"全链条育人体系、组建虚拟教研室、建设智能传播专业垂域大模型、创建AIGC微短剧创研平台等举措,打造具有交大特色的智能传播教学体系。
何茂刚提出,AI本质上是一个在不断完善的工具,需要深挖AI工具潜能,持续改变教学和学习的习惯。何院长号召各学院积极行动起来,主动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变革。
洪军在总结中强调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科研是研究生教育赋能的核心,需要加快布局示范引领的创新举措。他提出打造"AI+学科"标杆案例、在重点领域培育智能科研体、提升师生AI素养、导师入企宣贯协同等具体建议。会议还布置了学科动态调整、招培就一体联动、同等学力及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