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创新育人理念,创建整合课程,创立“全融合沉浸式”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成果主要完成人:颜虹 吕毅 杨晋 王县成 闫剑群 臧伟进 张明 刘水 王渊 李宗芳 吕社民 刘昌 刘进军
施秉银 刘原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是我国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2008年起,西安交通大学开展了以提高培养质量为主题的医学教育大讨论,确立“整合课程和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式教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改革方向,提出“全融合、沉浸式、可信赖”培养新理念,创建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创立“全融合沉浸式”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以颜虹教授牵头的“创新育人理念,创建整合课程,创立“全融合沉浸式”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成果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指出,整合课程教育体系改革对于新时期推动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值得载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史册的一件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认为,“这种从课程整合、教材建设、国家考试制度整体设计多方面的改革,将会对我们国家临床医生的培养制度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研究团队应邀在教育部整合课程座谈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两会”等重要会议做相关专题报告6次。主办教材主编人大会4次、西部医学教育联盟大会1次,西北医学教育联盟大会5次,举办的新医科论坛浏览点击113万次。北大、复旦、中山等106所兄弟院校前来调研学习。举办5届PBL研习营,来自复旦、中山、中国医科大等60所院校参加,培训师资1230名。关于西安交通大学“整合课程与PBL教学模式”“体制机制”教学改革的新闻报道达118篇,被光明日报、人民日报、阳光网等媒体追踪报道,改革理念在全国形成有效辐射。
坚持立德树人,传承西迁精神,创建“爱国主义”为引领的思政人文育人生态
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西迁精神一直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底色。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交大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西迁精神为引领,挖掘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医学史,将思政人文元素结合疾病特征,融入整合课程和临床案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大健康观、大卫生观,实现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的培养要求。依托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陕西省医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和西迁精神研究中心等11个部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多元化思政人文融入路径,建设各级各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3门、医学人文课程12门和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教学名师等的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临床导向,创建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整合课程和教材体系
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第一阶段打破学科体系,按照人体器官系统,以“早期接触临床,后期回归基础”的原则,基础临床预防融合,将传统的35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整合为生物医学整合课程和临床医学整合课程24门,系统地建立了“双循环”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亦称整合课程1.0)。第二阶段在“双循环”体系的基础上,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整合思想,以人体器官系统为线索,将24门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整合课程彻底整合为20门基础临床融合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总学时节约27%。建立了我国首个适用于五年制、八年制基础临床预防全面彻底融通的整合课程体系(亦称整合课程2.0)。为2017年国办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鼓励探索开展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式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和2020年国办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式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成功例证。
基于课程改革,201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策划,汇聚西安交大、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62所院校,600余名专家,编撰国家卫计委“十二五”规划首套器官-系统整合教材28种,于2015年出版发行,在全国103所院校广泛使用。2018年启动第二轮教材修订,西安交大、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87所院校参编,其中有15位两院院士担任主编主审。教材进一步优化体系与结构,增加病种数量,配套PPT、习题集,将现代化教育技术AR、VR等融合教材,出版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教材20种,并创建首个国家级医学教育PBL电子案例库。
聚焦临床问题,增强临床体验,创建沉浸式教学与评价模式
在全学程中,以临床问题为引导,将学生置身于模拟医院情境与真实临床场景中,学生以角色体验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即医生”。通过基于临床问题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临床思维,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实现“课堂即诊室”。优化考核与评价方法,全维度打造课程、专业和职业全面贯通的一体化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考场即病房”。从而让学生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中,乐于学习,主动沉浸,“泡”在临床中成长。
顶层设计,改革体制机制,建设整合课程师资团队
成立医学课程整合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医学课程整合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教学资源调度、制度政策制定以及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有机协同,将整合课程教学工作纳入教师岗位晋升和职称评定,推进学校和附属医院的师资互聘与融合,鼓励临床医生回归教学。下设整合课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制定具体教学实施方案,安排教学任务,负责监督考核评价以及其他教务、学籍管理等。以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为主,联合理工科相关学院成立跨院、跨学科基层教学组织,组建了18个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研室。强化医学教育中附属医院的主阵地作用,设立基础临床融合科教项目,实现临床反哺基础,推进基础、临床和预防之间的医教研融合。充分发挥医学教师发展中心职能,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瞄准临床“卡脖子”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实施临床多学科诊疗,锻造了一支热爱教学、追求卓越、胜任整合课程的教师团队。
教学成果总结图
针对我国临床医学教育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全融合、沉浸式、可信赖”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师资队伍与教学组织建设等方面实施了全面改革,创立了“全融合沉浸式”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新体系,西安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为我国卓越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性、可借鉴的示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