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团结奋斗二十大】>正文
【团结奋斗二十大】

西安交通大学理论专家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10-20 12:02 浏览量:

10月16日上午,党的二十大在北京隆重开幕,学校理论专家纷纷畅谈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初步体会。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黎明表示,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需要光辉的旗帜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行动纲领和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新的发展需求所提出的目标定位,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的生动注脚。作为一名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者,要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等重大理论问题,紧跟新时代的脉络,做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苏玉波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党赋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时代重任,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以创新的精神研究创新的理论,并努力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阐释,筑牢广大师生的思想根基。

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马晓彬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和决心,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其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高校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的重要任务,作为党员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专业学科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管理人才,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我们要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抢抓机遇,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学校“双一流”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卢黎歌表示,党的二十大筹备过程,为全党全国人民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树立了光辉典范。一是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形成过程中。为起草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党中央组织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部署了26个重点课题,形成80份调研报告。报告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征求意见人数共4700余人,收到网络留言854.2万多条。习近平总书记还主持召开座谈会,党内外各方面的许多意见都得到了采纳。二是体现在党章修改的过程中。首先,提出对党章作适当修改,是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普遍建议。其次,今年5月以来,党中央向各地区各部门征求意见,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成立党章修改小组,党章修改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全党智慧,是党内民主的集中体现。三是体现在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中。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资格条件,严密产生程序,严肃选举纪律,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做好代表选举各项工作。各选举单位基层党组织参与实现全覆盖,党员参与率平均达到99.5%。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永胜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以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认识时代、引领时代,立足新时代的伟大历史性变革实践,在深刻总结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汲取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智慧,与时俱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飞跃,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科学思想指南。为我们在新征程上继往开来、守正创新,赢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胜利指明了方向、开辟了路径、提供了方法遵循。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军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三部分谈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时,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道路上的重大原则之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回答了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领导力和执行力问题。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关键在于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党同志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燕连福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我们之所以能够完成三件大事,创造伟大成就、实现伟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乘风破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勇往直前。事实证明,习近平同志是对人民时时放心不下、永远不负人民的领袖,是对人民一诺千金、说到做到、知行合一的领袖,是不断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辉煌的领袖。事实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和精神主动。我们要深刻理解“三件大事”的重大意义,坚决拥护“两个确立”,讲清楚“三件大事”背后的故事与道理,引导学生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之中。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华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报告中多次提到“全面”两个字,涵盖了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全国人民在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生态、外交等领域的整体任务、成就和目标,体现了党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在过去五年中,党中央为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对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科技创新激励制度的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建设等措施,有效促进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促进了科研创新人员的创新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使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将继续攻坚克难,实现更加伟大的发展目标。

公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思锋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通俗表达,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最好诠释,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高度凝练。人民江山为人民,是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党的宗旨的核心与根本。人民永远是党的事业最牢固最可靠的深厚根基和依靠力量,人民与江山相辅相成,好比水与舟的关系。人民与江山的高度统一,体现在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的革命斗争历程中;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征途中;体现在党带领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进程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重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推进与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回看历史,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已经找到了属于中国自己的道路,它以“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和平发展”等展现了相较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巨大优势与社会主义特色,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展望未来,在世界人口数量第一的国家完成现代化建设必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项壮举,必然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压力,因而未来五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不仅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充分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投入到这一项伟大实践中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高飞表示,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

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进行重点部署

新媒体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忠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句句直抵人心,彰显着强烈的使命担当和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创新”,我在听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时十分激动,听到“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时深受鼓舞。创新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无论是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还是学科创新,都呈现出日新月异、脱颖而出、不进则退的局面。我们要将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在本单位、本学科的创新发展中,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就是具有明显的文工交叉、传统新闻传播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学科方向,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我们要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中迸发出新的火花和动力,带着任务学、联系实际学、及时跟进学,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军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过去十年间,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稳步上升至第11位,这表征着中国在创新生态、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上质的飞跃。未来,我们要加快在国家创新体系框架内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协同共振和“两个循环”的相互促进中,锻造以“杀手锏”式“硬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硬实力、以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主要表征的科技软实力和以国际规则标准体系建构为要义的科技治理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支撑。

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万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在当前西方国家制造尖锐国际对立、对中国发展实施遏制战略的形式下,党中央依然表明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推动中国与全球经济发展。过去五年,西安交大法学院为中国仲裁机构制定国际化仲裁规则、建立国家级“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与法治创新示范区、地方自由贸易试验区立法、中欧班列法律保障等积极建言献策,致力于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助力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大的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锐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强调“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因此,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将科学思想方法作为根本认识论基础与方法论指导。一是要以战略思维把握时空方位,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二是要以历史思维坚守人民至上,建设“人民衷心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是要以辩证思维从严管党治党,建设“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四是要以底线思维破解风险挑战,建设“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五是要以创新思维激活前进动力,建设“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源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国民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十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跃升、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未来五年我们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持续发力,从而实现国民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文字:党委宣传部
编辑:朱凡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