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大先生 大团队】>正文
【大先生 大团队】

【大先生 大团队】延卫、丁书江团队:勇担使命图创新,立德树人培栋梁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07-12 08:07 浏览量: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有大师,大学有先生。

先生者,以行立教,以德立身;先生者,志育栋梁擎大厦,喜看桃李笑春风;先生者,勇担使命图创新,立志报国谋突破。

延卫,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环境学会理事。研究方向包括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锂电池材料与回收再利用等。曾先后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西安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承担国家重点课题及横向课题多项。累计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IF>10的文章达21篇,H因子35。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现转化9项。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和陕西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特等奖各1项。

丁书江,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学院院长。致力于高分子/无机物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电化学储能(锂/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回收)、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是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他也积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陕西省基金等多项。获得了2016年陕西青年科技奖、2017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爱国创新 勇担使命解难题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难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能源存储与转换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电网削峰填谷、区域性和季节性能源例如风能等存储的重要途径。电池技术更新迭代的发展对更高能量密度、更安全电池体系提出了要求。

丁书江团队针对这一问题,十年如一日进行科学研究。以科研创新立功,积极承担使命。瞄准国家急需,敢于探索创新,取得突出成果。

求实奉献,筚路蓝缕启山林。寒窗十载终结硕果,一朝学成报效祖国。丁书江于2011年6月毅然决定回到母校西安交通大学。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从无到有,日益壮大。

不忘师恩勇传承,师生合作终有成。延卫是丁书江在交大的硕士导师,他严谨治学、勇担使命、创新求实的态度,科研的启蒙、培养和支持也让丁书江受益终身。这种品质薪火相传,在延卫、丁书江,以及丁书江和他的学生中默默传承。

能源导向、融合创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延卫、丁书江及其团队积极开展“跑五”工作,走进企业,提出方案,达成长期合作。丁书江团队积极和多个校企合作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1000余万元,校企基地建设合作协议1900万元。

进企业、实地考察求方案。2019年5月18日,“西安交大-全通新能源汽车动力研究院”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正式揭牌成立,双方围绕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和燃料电池开发等领域联合开展了多项技术攻关。

延卫、丁书江与化学学院共建的西北首条退役锂离子电池拆解预回收产线,可实现不同型号市售锂离子电池无选择性拆解破解回收,同时实现生产线三废零排放。

延卫促成了云天化股份和西安交通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共建的创新实验室和信息中心的建立,共同致力于让科研成果“上天入地”。

校企合作 深度交流解困境

丁书江经常说:“跑出去,走出去,用科研基础、科学探究为企业面临的科学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丁书江团队与中核陕铀公司、宁德时代、福建蓝海黑石等公司、山东京博控股有限公司、青岛广星石墨公司、宁夏天元锰业集团公司等形成长期合作。

丁书江及其团队积极参加各类国内外论坛,与专家同行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丁书江团队和诸多致力于发展新能源,提供新策略的团队进行合作,开始了新的奋斗征程。

协同育人 传道授业尽解惑

延卫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已培养毕业硕士生28人、博士生17人。其中,8人获CSC资助出国联合培养,7人获国家奖学金,获社会奖学金多人,2人获校优秀博士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9项,专利成果转让11项。获省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厅局级奖励5项。

“学为人师,志同是友”,对于学生来说,丁书江是一个亦师亦友的人,他曾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导师”称号。立德树人、教人求真,勤勉敬业、俯身为师。丁书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十分负责认真,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做到因材施教、躬亲力行。

静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动能点石成金,琢玉成器。延卫、丁书江团队在能源领域的深耕和创新,激励着学生们传承薪火、不懈奋斗。

文字:化学学院 孙泽慧
图片:化学学院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