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大先生 大团队】>正文
【大先生 大团队】

【大先生 大团队】程海:守育人初心 聚团队合力 攀科学高峰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06-13 08:30 浏览量:

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同位素实验室创建于2010年,由人居学院教授程海负责,研究员宁有丰主管,旨在建成国际一流的同位素实验室。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并为相关前沿科学研究提供实验和技术支撑。团队成员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高精度铀系质谱测量技术、基于石笋古气候重建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14C年代校准、三氧同位素分析测试新技术等方面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2010年,程海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同位素实验室。当时的西安交大并没有地学学科的相关基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程海顾不上地域、生活方式等诸多不便,马不停蹄投入工作,把实验室当家,独自一人带领为数不多的团队成员开始了“创业之路”。

勤字当头 持之以恒

每天凌晨三四点,天还未亮,程海便准时出现在实验室开启一天的工作。这是团队中每位成员对于他最深的印象,无论来得多早,程老师办公室的灯,早已点亮。年复一年,程海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光、酷暑、大雨、飞雪。即使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程海办公室的灯光也依然会亮着。“勤”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字,也是他对后辈殷切的期望。张海伟于2014年7月从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加入程海团队,“程老师高度自律的生活作息、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张海伟说:“很多次冬日清晨当我偷懒不想起床时,翻开手机看到程老师的邮件便马上清醒了起来,当我走向实验楼远远看到程老师办公室的灯亮着时,心中更多了一份勉励和坚定,他就像是一座灯塔引导我在学术海洋中前进。”正是在榜样的感召和指引下,张海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快速成长为团队中坚力量,凭借优异的科研教学实力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坚韧不拔 持续前行

科学的行进,永远不会一帆风顺,逆风时坚韧挺起的风帆,是支撑团队不断前行的动力。

野外工作是石笋古气候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野外探洞过程充满艰辛。“程老师去过的洞穴洞口低矮,旁边全是积水,需要趴在布满碎石的地上缓慢爬行前进才能进入,碎小的石子扎的胸口生疼。”博士后赵景耀至今也无法想象当时已经年近六旬的程海是怎么爬完这近20米的入洞通道,完成调研任务后再爬出通道的。在之后越来越多的野外探寻道路上,赵景耀逐渐懂得,正是这坚韧前进的一程又一程,才让团队获得了更多优质的石笋样品,指引着同位素团队不断刷新全球古气候变化研究的记录。

博士研究生田野曾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止步不前而苦恼,“是程老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和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让我终于渡过了瓶颈期。从程老师身上我学到了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探索精神,这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博士研究生董西瑀也曾因自己的文章被拒而感到沮丧,“是程老师平和的开导和鼓励,让我迅速调整状态,积极面对。在程老师永不言弃精神的感染下,我沉下心来,认真修改完善文章,为成果最终发表积攒力量。”

亦师亦友 精勤育人

张海伟回忆,多年前还是一名博士生时前往明尼苏达大学做实验,“当我一脸迷茫走出明州机场出口处,看到程老师和闵老师(程老师夫人)亲切的面容时,顿时消除了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在明州的日子里,程老师和闵老师亲自指导我进行铀系年代学样品的化学处理和仪器测试分析,尽管他们工作已经非常忙了,但仍会挤出时间带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到家里做客,参加志愿者活动体验美国文化等等,每隔4周闵老师还会为我剪头发,这种关怀和温暖对于第一次出国的学生来说是永生难忘的。

副教授Kathayat Gayatri来自印度,他说:“程老师就像是我的父亲,让我虽然离家千里却仍能体会到家的感觉。当我初次来到中国时,程老师和我在上海的机场碰面,带我来到西安。从搬运行李到入境体检,程老师事无巨细地照顾着不知所措的我。如果不是和程老师这样一种类似于亲情的纽带,我是不可能在中国读书并继续工作的。”

程海还有一处独特的魅力,他总能让枯燥的课堂充满趣味,让沉闷的组会具有活力,让日常严谨的讨论变得轻松。正因如此,只要程海在办公室,老师、学生都会去找他讨论各种问题,“来来来”,程海总是热情地为大家答疑解惑。来到同位素实验室团队,就能感受到轻松和睦的氛围,大家敢于表达自我,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同位素实验室入口处的过道墙上,有醒目的几个大字“勤、思、静、悟”,程海修改再三,将自己对团队对后辈的无限期望,融汇在了这四字深意中。

作为程海的学生,博士后李瀚瑛对此深有体会。她永远记得自己第一次信心满满交给程老师的论文被批得满篇红字:数据比对不够全面、数据验证做得不足、视角太局限……甚至文中每一个为了图方便暂时简写的d18O被程老师逐个修改为了正确的δ18O。程老师的批注给了李瀚瑛巨大的震撼,她认真阅读程老师的每一处批注,震惊于程老师脑海中对于各类数据丰富的存储量,以及细致到每个标点符号的严谨。程老师严谨的治学作风深深地触动并激励着她,现在的她,成为了团队的“数据担当、严谨担当”,脑海中海量的文献存储让她能够通过更可靠的数据、更多元的数据来源,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让一组组研究数据在她的文章中,转化为揭秘百万年前地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人类活动变迁的密码。“从程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如何多维思考,观察数据间的关联”,李瀚瑛说,这也正是一名古气候研究学者需具备的品质。

使命担当,永攀高峰

近年来,程海致力于建立“XJTU过去6万年以来高精度石笋集成序列”,以此作为国际古气候变化研究年代学领域的重要标准,将西安交通大学的名字深深刻印在古气候研究领域中,让西安交大地球科学学科走向世界。程海深知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他未雨绸缪,着手布局仪器、技术国产化,力争让中国技术产出中国成果,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抢占学术前沿。经过12年的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同位素实验室团队不断成长壮大,先后引进多名海内外知名学者和拔尖人才,培养的博士后及毕业生均已在各自领域取得了耀眼成绩。

程海团队的贡献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影响,已在各类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530余篇,含16篇《科学》、12篇《自然》和40余篇《科学》《自然》子刊文章,论文被引用6万余次,程海个人在地球科学领域(ESI,科学网)的世界引文排名高居第5位。因带领团队在地球科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程海于2014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三秦友谊奖”,这是陕西省政府授予来陕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2014-2021年,程海连续入选汤森路透/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8年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2019年荣获美国地球物理联合年会“Emiliani Lecturer”称号,2022年荣获欧洲地学联盟“米兰科维奇”奖,同年被增选为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院士。程海主持项目研究入选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负责的《多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石笋记录、变化机理与影响》基础研究项目荣获2021年度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文字:人居学院 于致源 田野
图片:人居学院同位素实验室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