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新一轮疫情肆虐古城,特别是成为重灾区的雁塔区,管控、封校、封城、非必要不出户、非必要不到校……层层浓重的阴霾重压在人们的心头。此时,正值一年一度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仅在西安市,各高校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就接近14万人。在严重的疫情及各种严格的管控下,如何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让考生、家长安心、让社会满意,对考试组织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每一位教职工来说,都是一次无比艰巨的使命责任考验。
12月24日晚8时许,邸德海院长接到陕西省教育考试院的紧急通知,要求将交大继续教育学院翠华校区作为全市研究生入学考试备用托底考点,须安排考场15个,考生200余人。事发突然,此时到考试开始仅有12小时时间了。邸德海立即向学校作汇报,学院班子迅速分工开展准备工作。邸德海任总指挥,负责协调省考试院;李勇书记携后勤中心胡伟主任负责门禁防疫、考场外围布置及后勤保障;郭炜副院长负责监考人员的组织培训和考务工作。
晚上10点,不到两个小时,由成教、远程、培训、运维、研发、后勤、党院办、学保、财务等部门骨干组建成一支20多人的考务工作组并连夜进行线上培训;党院办赵争胜副主任及时赶赴学院,为几十位家在封闭小区的考务人员开具工作出入证明。驻守学院的胡伟立即召集餐饮、安保、物业等部门召开紧急工作会议,组织起20人的后勤防疫保障队伍,制定方案,安排布置教室楼宇消杀、门禁测温、扫码、身份核验、引导、餐饮、住宿、医疗保障、考场铃声等各环节工作。同时为确保师生的健康安全,紧急与曲江教育局沟通协调,决定次日中午在翠华校区单独设置核酸采样点。驻守学院的成教中心陈晨老师夜晚11时骑自行车赶赴被封控的另一老师的小区,拿到钥匙取出考务所需签字笔、橡皮、胶水、监考牌等用品……子夜已过,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C:\Users\xjtu\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003eb14ae686b77da77c7d86b81022b.jpg](/__local/D/D0/F5/BE2623F910E552F50D2F9E6231E_53F7717F_7A07.jpg)
![C:\Users\xjtu\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21cb2b4e0a45e5dfd214877e35a538b.jpg](/__local/0/E4/28/41D61E2B9C893AC430B5D440759_DED85125_AAA1.jpg)
![C:\Users\84122\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8c46401e0cfb6bcace15650f6ecc5c0.jpg](/__local/0/5A/C5/A5DB54205FBB8D0FF44EE44DBFC_6192560F_9501.jpg)
25日凌晨5时,校园就热闹起来,考场外围警戒线、门禁扫码标识牌、通道指引牌等迅速摆放就位;7:10,监考、考务老师准点到达;7:15,郭炜副院长召开考前培训会,监考、巡考、考务组、违纪组、引导员到位,7:50,考生序号张贴等考场布置准备工作全部完成,静等考生入场。
直到8:40,接到教育考试院通知,全市各高校考生全部顺利进入各自考场,无需启用备用考场。备而未用,恰恰说明一切顺利、一切正常。
在这临危受命的“长安12小时”,从披星戴月的夜晚到雪花飞舞的晨光,虽然准备好的考场没有实际投入使用,但学院所做的一切,却保证了整个交大甚至全市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此次实战,不仅展现了学院面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更是对教职员工的实战能力和团结协作、奉献精神的检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
学院广大教职工在重疫之下,不辱使命,奉献担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西迁精神。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队伍,才可“山河皆无恙,人间尽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