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西安交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方法与案例”教学工作坊,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应邀作专题分享。活动以互动体验为核心,围绕AI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工具赋能与模式创新展开深度分享,吸引了60余位教师参与,现场氛围热烈。
焦建利引导在场教师扫描二维码参与了全程的实时互动。在AI教学工具实操环节,重点推荐了多款高实用性工具。他详细演示了千问的录音转写、笔记整理、关键词提取、思维导图生成等功能,展示了如何通过AI将课堂实录快速转化为书面讲义、发言总结和结构化脑图,帮助教师减轻备课负担。针对提示词使用误区,他指出单一指令“不靠谱”,强调精准、详细的提示词设计是AI高效产出的关键,并在动态讲义中提供了可直接修改使用的提示词案例及5种对话策略。此外,还介绍了多种AI工具在个性化讲题、全英文教学支持等场景的应用,让教师们直观感受AI赋能教学的便捷性。

在课堂教学现状诊断与创新路径探讨环节,通过在线互动收集到的教师反馈显示,当前大学课堂普遍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互动不足、个性化教学难以落地等问题。焦建利结合案例,提出课堂创新的核心是“让学生动起来”,建议将70%的课堂时间用于设计学习活动,实现“从做中学”。他强调,AI赋能教学的本质不是技术堆砌,而是通过极简技术推动深度主动学习,打破传统课堂结构局限。
活动中,焦建利还分享了国内外高校的创新实践案例。国内方面,介绍了多所高校的案例,更是赞扬了西安交大“交晓智”智能体、思源学堂2.0等AI赋能教学的探索成果;国际方面,解读了英国、土耳其以及阿联酋等大学的前沿教学理念,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多元参考。
焦建利在总结中指出,教学创新是“以不同的方式做得更好”,AI赋能课堂教学需打破传统座位布局与授课模式,重新思考教学结构与策略。他呼吁高校教师主动成为“AI未来就绪者”,通过人机协同教学实现个性化育人目标,避免技术沦为“新的满堂灌工具”。
此次工作坊通过“工具实操+案例分析+实时互动”的形式,为校内外教师搭建了AI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持续推进AI赋能课堂教学,为教师AI素养提升提供更多优质资源,为未来教学变革提供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