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交大印记:李乐山教授亲属捐赠珍贵档案

日期:2025-11-27 16:57 浏览量:

近日,中国工业设计领域的著名专家、西安交大工业设计学科创始人李乐山教授的妹妹李汇汇女士,代表亲属将其兄长的部分珍贵材料捐赠给学校档案馆。这批档案共197件,涵盖照片、证书、聘书、奖牌等多种类型,不仅记录了李乐山老师从求学到治学的完整轨迹,更见证了一位西迁二代扎根西北、毕生奉献的勤勉人生。深入其中,我们能清晰追溯一位学术先驱的治学轨迹,真切体悟其将个人理想融入学校与学科发展的时代历程。

人生轨迹:从三秦学子到留德博士

作为在西迁精神浸润下成长起来的“西迁二代”,李乐山教授的成长轨迹深深烙印着交大人家国相依的使命传承。

捐赠中的几张珍贵照片,串联起他从青涩到古稀的完整人生。从幼年与家人的温馨合影,到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从中年时在讲台上挥斥方遒的演讲瞬间,到晚年时与人交谈时开怀说笑的亲切场景。这些定格的影像,让我们得以穿越时光,窥见一位交大老师在不同人生阶段里的真实风采。

尤为难得的是,档案中包含他自小学至大学的毕业证书。从1955年的小学学业证,到1968年的西北工业大学毕业证,彰显出李乐山教授早年在国内打下的坚实学识根基。而随后的德国博士学位证明、留学鉴定意见等文件,则见证了他远渡重洋、学习西方设计思想并成为德国设计专业首位中国博士的学术征程。学成之后,他毅然归国,将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相结合,成为西迁子弟中回国服务的杰出代表。

事业丰碑:交大工业设计学科开创者

李乐山教授1999年回国后创建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并带领西安交大工业设计系成为我国首个进入国际工业设计学会的单位,是西安交大工业设计学科的创始人。

李乐山教授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以动机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机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理论和方法,创立以用户为本的可用性测试方法,在国内创建工业社会学学科、实证美学、设计调查方法,先后出版了12部专著,并曾在中国空动中心、腾讯、华为、百度等全国知名企业做过讲座。他的工业设计学理论赢得了学界的广泛尊重。

这批档案中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聘书、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证书、陕西省工业设计协会职务证书,以及被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中国计量大学等多所高校聘为兼职/客座教授的聘书,无不印证了他在全国机械与设计领域内举足轻重的地位。

育人之魂:师者情怀与精神传承

李乐山教授曾言:“设计是用善良与大爱规划未来的文化与生活。”这句话不仅是他对设计本质的理解,更是他身体力行了一生的教育信条。

李乐山教授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将育人视为毕生志业之一。据其妹李汇汇回忆,他回国后没有歇过一天寒暑假,业余时间全部用于编写教材、辅导学生,直至生命最后阶段。

捐赠档案中所存多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2015年度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教育工作者、2003年至2010年间指导学生荣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获奖证书,是他教学生涯成绩斐然的缩影。这些物品与《探索之路文集》中来自学生、家长与企业几十万字的真实评价,以及 “陕西最受欢迎十大教授”荣誉证书、学生写给他的感谢邮件等,共同勾勒出一位深受爱戴、影响深远的师者形象。

李乐山教授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更在生活中践行“善良与大爱”的教育理念。疫情期间,他曾向社区小学生捐赠400本图书,病中仍将数百本藏书捐赠给多所学校,并将从德国带回的近百本原版书籍捐赠给西安交大图书馆。

2024年,李教授因病逝世,年仅79岁。来自全国各地的吊唁花篮络绎不绝,时至今日,仍有多人前去家中拜访其家属并深切怀念他。他的离去,不仅是一位学者的谢幕,更让他所倡导的“用善良与大爱规划未来”的理念,成为一盏不灭的灯,长久地留在了无数学生与同行的心中。

李乐山教授以其学术之志、育人之诚与奉献之笃,使西迁精神得到传承与延续。这批档案不仅是个人生命的记录,更是理解一代知识分子精神品质的重要载体。

档案馆将妥善保存、研究与展示这批珍贵资料,使其成为激励后学的精神财富。期待更多师生校友共同参与校史建设,以记忆见证历史,以实物传承精神。

文字:档案馆、博物馆 成杏丽、 闫思思
图片:档案馆、博物馆 成杏丽、 闫思思
编辑:朱凡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