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新增导师的育人能力和综合素养,11月15日至16日,西安交通大学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召开2025年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会。

本次培训围绕师德师风、导学关系、学术道德、导师队伍建设与相关政策解读等设置20场专题报告。报告内容翔实、深入浅出,现场互动积极,为新增导师系统把握研究生培养要求、顺利开展育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学位办主任陈永华分别主持两天的会议。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何茂刚在开场致辞中以“明确导师责任,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为主题,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他指出,导师既要着力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又要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呼吁全体导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关注学生成长全过程,统筹推进学术素养与人格修养的全面发展,切实肩负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重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军教授作《传承西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专题报告。他强调导师要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既要授业解惑,更要立德树人。在学术培养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厚植家国情怀,实现学术能力与人格修养的双重提升,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和卓越素养的一流人才。

电信学部刘纯亮教授以《为师之道与学术能力的双重培养》为题分享育人经验。他结合自身指导研究生的实践,阐述了如何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引导其开展独立科研。他提出,导师应在设定清晰科研目标、提供资源支持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并以身作则恪守学术规范。

电气学院钟力生教授以《导师责任与团队协作》为题作经验分享。他结合电气学科特点,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团队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他指出,导师应在关注学生个体研究进展的同时,着力引导其在团队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通过因材施教激发集体智慧,从而有效促进研究生的学术成长与综合能力提升。

管理学院田高良教授作《为世界之光:基于人生战略地图的思考》专题报告。他从人生规划与职业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导师应帮助学生制定清晰的职业目标与学术路径。通过具体案例,他展示了如何通过个性化培养方案,在提升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与长远发展,为研究生成才之路提供全方位支持。

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教授以《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全方位加强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为题,强调导师应严守学术规范,筑牢论文质量防线,并呼吁导师面向国家战略与科技前沿,推动导学关系良性发展。

机械学院訾艳阳教授作《树惠于心,芝兰于行——与新晋导师交流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专题报告。他呼吁青年导师深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学思合一,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以跨界思维和审美能力追求科研极致,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能动学院白博峰教授作题为《聚焦真问题开展科技创新与实战化人才培养》的报告,他指出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聚焦“真问题”,即具备根源性、挑战性与前瞻性的课题。他提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集成—应用落地”全链条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实战化人才培养。

化学学院张志成教授作《双维共生,精勤育人:“师生伙伴+学位项目”融合培养之道》专题报告,他分享了“师生伙伴+学位项目”双维融合培养机制,强调通过制度化管理、阿米巴科研组织模式以及人文关怀,营造协同共进的团队文化。

医学院贺浪冲教授作《“教书育人”的新阶段、新征程》专题报告,他从新时代背景出发,鼓励导师以自立自强精神推动科研与教育创新,注重选题的开拓性与团队协作,并在学科交叉与人工智能背景下积极探索育人新模式。

研究生院副院长龙建纲作《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五育并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专题报告,对学校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度解读,为新增导师全面把握研究生教育内涵提供了清晰指引。他强调,要将科研创新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有效对接,并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五个方面协同发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体系。

党委研工部副部长邢鹏以《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悉心涵育卓越人才》为题作专题报告。他深入剖析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重点阐述了构建导学共同体的对策建议,为导师把握学生特点、防范化解风险、落实育人使命提供了实践指引。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主任南文海围绕“择天下英才而育之”展开研究生招生政策解读。他系统分析了国家研究生招生趋势与学校招生政策,强调招生工作必须坚守公平底线,并引导新增导师科学制定招生计划,积极参与优秀生源拓展工作。

学校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程洪莉作《宗教工作有关政策解读》专项报告。他强调全体导师要不断提升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共同筑牢校园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主任陈永华教授以《勇担立德树人历史使命,争做让党放心的好导师》为题作专题报告。他全面梳理了导师的职责权利与资格要求,结合学位质量保障体系和学术不端典型案例,强调导师必须严守学术道德,切实履行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张英佳教授在《“1121”产教深度融合驱动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范式探索与实践》专题报告中,系统介绍了学校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他回顾了西安交大自1984年率先提出研究生分类培养理念,并于2023年获批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历程,重点阐述了“1121”产教融合模式与“1237”培养体系的建设成效。他呼吁导师积极参与工程人才培养,共同推进本硕博贯通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建设。

实验室管理处谷文媛以《筑牢安全底线,护航科研未来》为题作专题报告。他结合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强调导师是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需切实履行安全制度建立、实验风险评估与标准操作规程制定等核心职责。

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姚斌教授围绕“研究生心理问题与帮助对策”进行分享。他介绍了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的整体情况,分析了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类型,并建议导师从主观痛苦程度、社会功能状态等维度识别学生心理状态。

保密办主任任明强聚焦高校保密工作要求,系统介绍了秘密的类别与分级,指出高校导师需重点做好相关科研领域的保密管理。他分析了当前高校面临的安全形势,要求导师在承担相关科研项目时履行全过程保密责任,在学术交流与日常通讯中规范信息管理,并通过典型案例说明违规后果,强调保密工作是导师的重要职责。

科研院综合办公室刘萱作《明底线·知敬畏·守初心——科研诚信建设》专题报告。她强调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的基础,导师需对学生成果审核负责,严格把关署名规范、数据真实性等关键环节。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端人才供给与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本次培训会聚焦导师履职核心要点,兼具政策解读与实践指导,帮助新增导师全面把握研究生培养各环节要求,为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面向未来,西安交通大学将继续加强导师队伍管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贡献交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