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涵,11月15日,崇实书院党总支组织师生80余人前往历史文化名城宝鸡市,开展“感悟周秦风骨,铭记抗战烽火”研学实践活动,崇实书院党总支秘书、团委副书记薛成,辅导员李瑞昕及党团学生骨干、2025年秋季学期发展对象等参加活动。
寻访窑洞车间,赓续工合薪火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是抗战时期重要的工业内迁基地,见证了民族工业在烽火岁月中艰难求存、支援抗战的悲壮历史。在讲解员的讲述与引导下,学员们依次参观了窑洞车间、薄壳车间等历史遗迹。透过实物和图文资料,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当年工人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生产、支援前线的爱国情怀与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实业救国”的内涵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探寻青铜文明,感知“何以中国”


以“青铜器之乡”闻名于世的宝鸡孕育了周秦文化。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讲解员讲解了馆内陈列的众多青铜器展品铸造工艺及其历史价值。这些青铜器铸造工艺精湛,铭文内容丰富,形制庄重,展现了周秦时期高度发展的文明形态。师生们系统了解周秦阶段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特征,深刻感悟“何以中国”,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明发展的延续性与深厚底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致敬扶眉英烈,铸就坚定信仰

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西北战场的一次关键战役,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扶眉战役纪念馆广场,全体学员列队肃立,向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默哀致敬,敬献花篮。在场党员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表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决心。仪式结束后,学员们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了扶眉战役纪念馆。馆内陈列大量实物展品、历史图片及场景复原,再现了战役的历史过程。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与牺牲精神,为全体学员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激励大家从中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
汲取历史养分,凝聚青春力量

在扶眉战役纪念馆,师生们被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英勇献身的精神所震撼,深刻认识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爱国情怀。走进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大家实地感悟了“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与民族工业在艰难岁月中展现的顽强生命力。而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通过观摩何尊等国之重器,探寻“青铜器之乡”的文化底蕴,从“宅兹中国”的铭文中感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极大地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这段融合了革命精神、工业传承与文明源流的宝鸡实践研学之旅,从不同维度为师生们带来了深刻的感悟。
崇实书院党总支秘书、团委副书记薛成表示,这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文化洗礼和育人赋能之旅。扶眉战役纪念馆的枪声、长乐塬窑洞车间的机器轰鸣、青铜器博物院何尊的千年铭文,共同构成了一部立体生动的“大思政课”教材。作为辅导员,我更加坚定要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鼓励学生在科研创新中攻坚克难,将青春汗水挥洒在强国建设的生产线上,今后将带领学生走进更多历史现场,让思政教育可触可感、可思可悟。
崇实书院党总支学生副书记张莉涓谈到,历史并非沉寂的过往,这一簇簇精神星火已悄然传递至我们掌心。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辈当以今日之步履,在平凡的求索与未来的开创中,将这份历史的厚重淬炼成时代的光辉,照亮脚下前路,辉映切实担当。
经金学院崇实书院师生联合第三党支部书记董子鹏提及,“”此次研学之旅,让我沉浸式触摸历史脉络,这是一次历史教育,更是一次精神洗礼。我将铭记先辈精神,传承奋斗基因,把这份感悟化为前行动力,以昂扬姿态肩负起时代使命。”
崇实书院党员先锋宣讲团成员范凯妮表示,无论是“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还是“爱我人民爱我军”的诗句,都让自己深刻感受到了军民团结的无穷力量。今日之安宁,都源于昨日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真正的纪念不仅是缅怀过去,更是将这份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当我们为个人梦想奋斗时,当我们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时,我们就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他们的精神,告慰那些长眠于地下的英灵!
2025年秋季学期发展对象阿依达尔·达列力汗谈道:“在青铜器博物院,看到一件件斑驳而精美的青铜器物时,我深刻感受到了先辈们的智慧、勤劳与创造精神,同时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当在扶眉烈士纪念馆的展厅里凝视着一个个镌刻的名字,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们的平均年龄是那样年轻,信念又是那样坚定。革命烈士们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也让我对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我将铭记历史,锤炼党性,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感悟周秦风骨,铭记抗战烽火”研学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未来,崇实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青年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