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晚,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第三届辩论赛决赛在丝路大讲堂举办。经过激烈角逐,正方以他们敏捷的思维、默契的配合获得本次比赛冠军,反方二辩袁斌、正方四辩廉想两位辩手摘得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第三届辩论赛决赛“最佳辩手”桂冠。本次辩论赛由中华网直播平台、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丝路新影工作室进行线上直播。
国际辩论赛著名教练及评委、西安交大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韩鹏杰,西安交大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张爱萍,人文学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王伟,泰和泰(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委员董春红,校辩论队队长王羽凡等嘉宾出席并担任评委。

开场表演环节,马头琴演奏艺术家朝鲁门、唐斯格,为观众们献上了马头琴表演《我的祖国》《鸿雁》《万马奔腾》。

在本场辩论赛中,8位辩手就辩题“手机拉近/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展开激烈辩论。正方提出手机打破了时空限制,它的便捷性让人们联系的频率变高,交流也变得更加深刻,从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方则讨论了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手机让人与人的交谈质量愈发下降,也降低着人们的社交能力,这种双重作用让人与人变得更远。双方辩手首先明确了“拉近”与“疏远”的定义,其次讨论了手机的现实用途,对人际关系积极和与消极的客观作用。

在自由辩论环节,正方提出手机让相隔千里、不同文化的人们相遇,异地恋人借助即时消息维持情感纽带,证明手机在特殊情境下成为维系关系的生命线,反方则提出朋友聚餐时各自刷朋友圈的沉默,同时人们习惯了用表情包代替语言、点赞代替关心,进一步模糊了人类情感的原本模样,重要的是双方都意识到技术工具具有双向塑造作用,最终胜负取决于人类主体如何驾驭这种力量。双方辩手通过讨论现实手机应用场景与当下热点问题,深化了观众们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



经过激烈角逐,袁斌、廉想摘得“国运杯”第三届辩论赛决赛最佳辩手桂冠,刘佩毅荣获最佳主席,杨子贤获优秀辩论队队长,正方辩论队摘得冠军队奖牌,反方辩论队摘得亚军队奖牌。



“初看这个辩题,反方似乎要更好辩论些,手机确实好像让人和人之间变得更加遥远,变得更加陌生了。但正方的表现,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董春红说,在最后总结陈词阶段,正方让观众沉浸在关于手机如何拉近距离的美文中。而反方立论、反驳和总结陈词的遗憾,在于手机没有高质量或者更深度强化人和人之间交流的论点被正方带跑偏了。

“在比赛中,正方聚焦于描述对于少数群体来说,手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工具?注重刻画的可能是很多山区儿童或者是独居老人,在手机的帮助下生活会越过越好。对反方来说,可能更加注重去刻画时代性。他们觉得在这个时代,手机作为一个工具,可能会异化人们之间的关系。”王羽凡说,非常荣幸能够从这场比赛中学到很多东西,也会相信大家在未来能够更加理性、批判性地来看待人与手机的关系。

“科技改变世界,手机无疑是目前科技精华的表达。”辛晓红说,反方的精彩表达,很让人佩服。
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系列辩论赛由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教务处、人文学院联合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走进音乐人工智能》课程组,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辩论赛会务组承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艺术名师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丝路新影工作室,全国思政课程名师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学)协办。
此次辩论赛既是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也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传承西安交大辩论赛优秀传统,提升西安交大学子思维能力和应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