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人文学院举办“逻辑与人工智能”专题讲座

日期:2025-10-21 15:51 浏览量:

10月16日晚,第十届“逻辑、理性与互动”国际会议的两场专题讲座在兴庆校区举办。讲座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办,人文学院副院长、组委会主席王伟邀请并主持,吸引了校内外不同专业的师生,共同探讨逻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的前沿发展与未来方向。

第一场讲座由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荣休教授、斯坦福大学讲席教授Johan van Benthem(范丙申)主讲,主题为“逻辑遇见人工智能:经典故事”。范丙申教授是逻辑学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曾创建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语言与计算研究所(ILLC),并担任欧洲逻辑、语言和信息委员会(FOLLI)首任主席,因其卓越成就于1996年荣获荷兰政府颁发的斯宾诺莎奖;是荷兰皇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欧洲科学院和国际哲学院四院院士。

在讲座中,范丙申教授讲述了逻辑学自亚里士多德建立以来的发展历史,以及作为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逻辑学发挥的关键作用。他通过两个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了逻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发展:一是确保程序正确性的逻辑,二是因常识推理而兴起的非单调逻辑。范丙申教授指出,逻辑学不仅为复杂的计算问题提供了形式化工具,还在人工智能刻画现实智能行为的需求中不断演进,例如非单调逻辑等新范式的出现。他总结道,逻辑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一条从紧密共生到相互启发、不断调整的丰富轨迹,这种深刻的互动至今仍在持续塑造着两个学科的前沿发展。

第二场讲座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奋荣主讲,主题为“大语言模型的逻辑推理”。刘奋荣教授是清华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讲席教授,国际哲学院院士、国际科学哲学院通讯院士。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偏好逻辑、社会认知逻辑、人工智能逻辑等。

刘奋荣教授指出,尽管当前大语言模型在多种任务中表现出色,但其逻辑推理能力仍存在明显不足,例如自相矛盾与前后不一致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关键领域的深入应用。刘奋荣教授指出逻辑学在剖析和改善大语言模型推理机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模型的可控性、可靠性与一致性提供理论支撑与优化路径。她系统阐述了其与国内外学者合作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提出通过分阶段微调训练提升大语言模型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逻辑一致性检查和逻辑问答任务来评估模型性能。

讲座后的互动环节气氛热烈,来自哲学、人工智能、自动化、法律、外语等专业的师生围绕讲座内容踊跃提问。有同学就非单调逻辑如何具体应用于提升大模型的常识推理能力向范丙申教授请教,范丙申教授结合认知架构的发展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针对逻辑学如何为AI的可解释性提供方法论支撑,刘奋荣教授以具体研究案例说明了形式化分析工具在诊断和约束模型推理行为中的潜力。

文字:人文学院
图片:人文学院
编辑:王恺悦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