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第十届中国二次离子质谱会议在西安开幕

——聚焦前沿,共话未来:SIMS技术的挑战、创新与应用新边界

日期:2025-10-17 09:10 浏览量:

10月16日,第十届中国二次离子质谱会议在西安正式拉开帷幕。会议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离子与原子探针专业委员会、陕西省检验检测工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陕西省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承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工业界的160余位专家学者、青年研究人员齐聚一堂,围绕二次离子质谱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展开深入交流。会议共安排43场学术报告和21份墙报展示。大会开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副主任、化学学院孟令杰教授主持。

开幕致辞: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共绘SIMS发展蓝图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黄忠德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他指出,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的突破,不仅依赖于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也离不开先进表征技术与方法的有力支撑。西安交通大学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包括分析测试技术在内的前沿科学研究。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作为一项尖端分析技术,在推动材料、地质、物理等多学科基础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期待大家通过此次会议充分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增进友谊、收获启迪,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献华在致辞中指出,二次离子质谱技术在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乃至半导体工业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他高度评价中国二次离子质谱会议作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在促进国内外学者深度对话与合作、推动中国SIMS技术研究与应用水平持续提升方面取得的成效。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激荡出新的思想火花、启迪新的研究思路,为相关学科的进步和国家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大会主席、中山大学教授陈建代表组委会致辞。他表示会议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技术发展与培育专业人才的宗旨,已经成为我国二次离子质谱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他期望与会者利用此次活跃、开放、高效的交流机会,畅所欲言、深入切磋、相互启发,共同收获知识与友谊,推动领域取得新突破。

随后的大会报告环节精彩纷呈,内容涵盖了离子探针(SIMS)与原子探针(APT)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充分展现了这两项高端分析技术蓬勃的创新活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授翁禄涛系统梳理了SIMS技术的发展脉络,并通过多领域应用实例展望了其未来方向。他还介绍了首次落户中国的国际二次离子质谱会议(2026)的筹备情况。

日本成蹊大学教授Satoka Aoyagi作了题为“Data-driven analysis for SIMS and surface analysis data using machine learning”的报告,介绍了机器学习方法在SIMS海量数据分析方面的应用潜力。日本京都大学教授Jiro Matsuo回顾了SIMS技术演进历程,并前瞻性地提出通过将“后离子化”技术应用于SIMS使分析灵敏度提升多个数量级的技术思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汪福意分享了其团队成功攻克技术难题,研制出新型原位液相SIMS系统的突破性成果,实现了对液固界面的高灵敏高质量分辨实时分析。南京大学教授龙亿涛介绍了其团队通过构筑限域可控的分析界面,突破了SIMS传统高真空条件下液–固界面分析的限制,为能源转化及生物体系中原位反应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撑。

香港大学教授蒋海波在《基于NanoSIMS的多模态关联化学成像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的报告中,分享了如何将稳定同位素标记与NanoSIMS成像结合,可视化追踪分子在细胞和组织中分布的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森介绍了利用NanoSIMS分析嫦娥五号、六号月壤样品的研究,为深化月球水体认知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来自ULVAC-PHI的应用工程师谭琳桦从工业界视角展示了新一代SIMS仪器在性能、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最新进展。

在三维原子探针的应用研究中,北京科技大学的吴渊教授利用原子探针等尖端技术深度挖掘并总结出用于调控不同合金体系中原子尺度结构的有效策略,为利用局域有序结构设计高性能材料提供新的思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刘刚教授团队的薛航老师分享了其创新的微观组织设计策略,成功开发出可在高温下服役的新型耐热高强铝合金,满足了重大装备的轻量化需求。华南理工大学的Florian Vogel教授通过相靶向设计结合APT等先进表征,揭示了提升镍基高温合金热稳定性的有效机制。西安交通大学的周徐洋教授综合运用APT等多种手段,聚焦于典型合金的缺陷热力学研究,建立了微观缺陷化学与宏观材料性能的内在关联。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刘向兵正高级工程师系统介绍了利用APT等技术研究反应堆压力容器材料辐照损伤,为评估核设施安全服役寿命提供了支撑。

系列学术活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体系

为促进青年人才培养,会议于10月15日下午举办了会前短训课程,特邀清华大学李展平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汪福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张磊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郝佳龙高级工程师及上海大学李慧副研究员进行授课,吸引了90多名青年学者积极参与。会前培训课作为中国二次离子会议的传统项目,为领域内人才梯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6日下午,本次大会的特色环节圆桌讨论会举行,天津工业大学赵丽霞教授主持。会议邀请到8位SIMS领域的杰出专家,围绕大会主题展开深度对话。专家们分享见解、交流观点,并与现场观众积极互动,气氛热烈。

据悉,10月17日会议将开设四个平行分论坛,深入探讨SIMS前沿技术与新方法在生物、化学、地球科学及文保考古研究、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应用。此外,10月18日还将组织与会代表参观西安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

本届会议的大会报告不仅是一次学术盛宴,也充分彰显了西安交通大学大仪实验中心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技术方法创新、支撑高水平科学研究方面的关键作用。作为校级公共平台,通过承办此次高层次学术会议,大仪实验中心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促进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汇聚学术资源、支撑科技创新方面的关键作用,为学校的前沿科学探索和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文字:李莹
编辑:朱凡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今日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