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文化+”平台】新媒体学院:产学研用一体化开展人才培育

全媒体品牌传播讲好交大故事

日期:2025-09-18 15:51 浏览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才为根本、以技术为驱动,发挥学科优势,系统构建“文化+”多元融合体系,涵盖“文化+”思政引领、“文化+”教育教学、“文化+”产教融合和“文化+”载体创新等多个维度,着力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媒体高校形象建设与文化传播平台,有效助力新时代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形象传播迈上新台阶。

“文化+”思政引领,筑牢新媒体人才价值根基

新媒体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和新闻传播工作的重要指示,服务学校发展战略。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重视学生思政教育。新媒体学院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为学科价值观基础,发起成立西部“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联盟,开设“好记者讲好故事--中国新闻传播前沿”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院大力推进“典礼育人,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进一步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厚植爱国爱校情怀,滋养学生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能力的新时代新传媒人才。学院积极落实“15235”工作机制,加强支部联建共建,与榜罗镇会议纪念馆、招商蛇口西安公司等共建教育实践基地。

“文化+”教育教学,打造复合型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智媒时代,新媒体学院转变育人理念,打造复合型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举行智能时代企业全球形象建设与传播创新研讨交流会暨“名企名家进课堂”系列课程启动仪式,构建新型育人机制;开展“业界精英进课堂”,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AIGC微短剧大赛学生训练营,促进课程建设与时代发展接轨;成立实践教学发展中心,统筹建设高水平协同育人体系。

新媒体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持续开展“微光”公益支教活动,入选新华出版社优秀案例;培养超过50人的高素质学生宣传队伍,活跃在学校各媒体端口;搭建平台展映优秀视听新媒体和网页设计作品;举办“人工智能+传媒”创新发展战略研讨活动、中国青年就业大讲堂・小红书青草计划、盛夏繁星暨第17届大广赛网络视听颁奖盛典等高水平学术会议与竞赛,扎实培育学生新媒体学术素养。

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金犊奖等各类赛事,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百余项。在第17届大广赛中,学院学子斩获国赛奖项13项(含一等奖2项),取得历史性突破。

“文化+”产教融合,助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

新媒体学院紧密围绕学校产教融合战略和全球化发展战略,以“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为引领,与中广联合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打造“繁星指数”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简称“繁星指数”),全力推进学科及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作为全国唯一综合性微短剧评价体系和主流评价标准,“繁星指数”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品牌IP。

新媒体学院着力推进“新大众文艺研究中心”建设,形成《新大众文艺热点观察》智库报告、《新大众文艺学刊》集刊建设等标志性成果,是国内首家以“新大众文艺”命名的智库机构。同时学院积极融入陕西文化强省建设“大合唱”,服务陕西文化新质生产力和文化产业新生产增长点建设。

“文化+”载体创新,建设全媒体传播矩阵

新媒体学院将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纳入学院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实施“‘技术+内容’双底座驱动”发展战略,2024年以来先后落地“空间媒介与智能计算”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西安交大文科首个)、智能传播研究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集影视制作编辑、融媒体内容管理与发布平台。

学院结合赋能平台,产出数据新闻、短视频、海报等多类型新媒体作品,其中多件作品阅读量超10万。协助学校制作招生宣传片,参与打造“交小招”账号,为各学科视频制作和教授团队推介提供支持。协助校内职能部门进行新闻报道和视频拍摄等。

未来,新媒体学院将以全媒体时代高校形象建设与文化传播平台为抓手,有效整合学校现有媒介资源,在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功能等方面深度融合,更好地讲好交大故事、塑造交大形象、培育交大气质,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充分发挥新媒体力量。

文字:文明办 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图片: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编辑:王恺悦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