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2024年度“王宽诚育才奖”获得者系列展示

【老师,您好!】郭保林:深耕生物医用材料 培育青年创新英才

日期:2025-09-16 15:10 浏览量:

走进西安交通大学前沿院,时常能看到这样一幕:郭保林教授伏案于办公桌前,逐字逐句为学生修改论文。这不仅是他的工作常态,更是他育人理念的生动诠释。“带学生必须以身作则,”郭老师说,“学生结束一天的学习后,我继续工作,帮他们改论文、攻科研,早已是‘家常便饭’。”这份持之以恒的耕耘,为他赢得了新的荣誉——王宽诚育才奖。

2011年,怀揣报国之志的郭保林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彼时,西安交大前沿院的初创理念与他追求卓越学术志向高度契合,双方实现“战略携手”。自此,他扎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潜心研究,先后荣获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学者奖、美国化学会材料化学讲座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荣获“新锐科学家”称号,获评西安交通大学“青年优秀导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培养出一批兼具远大志向与创新能力的青年英才。

科研创新:突破边界,聚焦国家需求

郭保林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止血与组织修复材料研发,重点聚焦于感染伤口、糖尿病慢性伤口等临床难题攻关。“人体修复复杂精妙,”他介绍道,“我们开发的多功能水凝胶能同步实现抗菌、抗炎、抗氧化乃至导电等功能,促进伤口全程高效愈合。”郭保林教授团队还创新性地开发出仿生支架,通过模拟天然骨骼肌结构,为深层肌肉修复提供了全新方案。

谈及科研心得,郭保林教授表示“思考不设限、善于借鉴与聚焦”。他分享了自己博士阶段攻坚可降解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经历:尽管首年进展缓慢,但通过持续阅读、反复试错与深入研讨,最终于第二年迎来转机。“将长链变短链,再引导自组装提升电导率”,一步步突破终获成功。归国后,依托前沿院的先进平台,他带领团队对材料性能进行深度优化,最终其优异的止血修复效果得以验证。

育人理念: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目标一定要高——对标世界一流去努力。”这是郭保林教授对学生的核心要求。他常引名言激励弟子:“瞄准月亮,即使迷失,也在星辰之间。”他也强调科研需要日积跬步的踏实精神,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的365次方等于1,而1.01的365次方等于37.7834。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能够取得大的成就”为座右铭,生动诠释了每日微小进步的巨大力量。

郭保林教授还将学生视为“年轻合伙人”,坚信“遇到富有奋斗精神的青年是教师的幸运”。办公室里那张双座沙发,无数次见证了他与学生畅谈学术、规划未来的场景。同时,他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方向,团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研究格局——止血、组织修复、可穿戴器件等方向均取得突破。即便工作繁重,他仍坚持定期召开课题组研讨会,细致点评不同学生的研究亮点与改进空间,持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与创新力。

育人为本:以德为先,润物无声

“育人实为良心活。”郭保林深谙科研之路的艰辛,对初遇挫折的学生尤其耐心:“失败99次,可能第100次才成功。这时,鼓励比苛责更重要。”他注重家校协同,经常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汇聚育人合力,助力学生全面成长。繁忙科研之余,他常与学生相约创新港19号楼下的羽毛球场挥拍切磋,倡导“健康为基”。同时,他鼓励学生在压力中学会调节,通过静心品茗或领略山河,引导学生达到“知行合一”。

十余载春华秋实,郭保林教授团队硕果斐然:累计培养硕博生20余人,其中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1人,校级“学术之星”4人;指导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20余篇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团队在《自然-实验手册》《先进材料》等发表的多项突破性成果,正致力于推动可膨胀水凝胶止血材料等产品走向临床,为事故中的深层动脉出血提供“中国方案”,切实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与人民生命健康。

郭保林教授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坚守,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与教育者的使命——在创新前沿勇攀高峰,于育人沃土精耕细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交大力量。

文字:前沿院 教师工作部
编辑:王恺悦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