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7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卓越·启航”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洪军,中国华能集团西安热工研究院副院长赵勇,大唐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王劲松,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何茂刚、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杨清宇,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会成员单位代表、联培企业代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校企导师代表与2025级全体新生共聚一堂。典礼由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张英佳主持。

洪军代表学院对64名国卓班本科生和近600名工程硕博士新生表示热烈欢迎,对支持学院工作的联培企业、职能部门和专业学院表示诚挚感谢。洪军介绍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己在企工作经历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投身国家战略需求,立志引领关键领域科技创新;二是希望同学们珍惜入企实践的培养机会,在企业开展课题研究、交流研讨、团队建设的实践锻炼中打下未来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三是希望同学们在国卓院、专业学院和联培企业的共同培养下,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不断理解专业、学习理论、增长才干、增强能力,做真科研、学真技术、解决真问题。

赵勇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母校的深厚情谊和对新生们的殷切期望。他表示,华能集团始终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与西安交通大学等顶尖高校紧密合作,共同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作为华能集团中承担联合培养任务的主要单位,西安热工院已选派55名专家加入企业导师库,并将为同学们提供真实的产业实践环境、双导师协同指导及全方位资源保障。他勉励学子们传承西迁精神,勇闯能源革命与科技创新的“无人区”,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的重大需求中,成为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先锋力量。




企业导师代表、南方电网领军技术专家彭在兴在发言中表示,企业将提供项目化实战平台、“双导师”指导机制和全方位保障体系,为学生提供“真项目、真指导、真保障”,助力同学们在国家能源战略一线锤炼本领。学科导师代表、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张俊结合自身长期的产教融合工作经验谈到,卓越工程师必须走出实验室、深入工程现场,寄语新生要“沉心做学问、沉思促创新、沉淀练真功”,在高端制造等国家急需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本科新生王成榜作为首届国卓班学生,表达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的决心,期待通过本研贯通和入企实践“让书本知识落地,练就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本事”。研究生新生代表、电信学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王子奇表示将传承西迁精神,以“探索者、破解者、创造者”的身份,在产教融合中锻造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何茂刚、教务处副处长杨建科为企业导师代表颁发聘书。

科研院产教融合与成果转化处副处长徐俊、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包凯为新生代表佩戴院徽。

杨清宇系统介绍了学校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理念与扎实成效。他表示,学院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急需,面向14个关键领域开展人才培养,通过实施“6352”工程和“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构建了以校企协同、双导师共育、实战化项目为特色的“1237”培养体系。学院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工程案例教学、创新多元化评价机制,实现“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育人。

包凯主持典礼第二阶段—“卓越·领航”报告。洪军为王劲松首席专家颁发“卓越导师”聘书。

王劲松作《大型风光火储热能源基地技术问题与建设实践》专题报告,以大唐集团公司为例介绍了大型能源基地建设中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创新实践,分享了关于国家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能源转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