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宗濂星火照乡土 躬行实践淬青春

宗濂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

日期:2025-09-11 09:01 浏览量: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这个夏天,宗濂书院的师生们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乡野田间,将知识的火种播撒在希望的土壤上。

为深化“实践育人”内涵,将社会课堂锻造为铸魂育人的生动场域,宗濂书院以“知行合一践初心,青春聚力担使命”为主题,组建30多支实践队伍奔赴祖国各地,在科普宣讲、科技助农、文化传承、教育传递等维度展开立体化实践,用青春脚步丈量时代经纬,以专业智慧回应社会关切。

理论宣讲声入心,政策普及润乡土

宣讲是将理论落到实际的桥梁。政策宣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点燃冻土的春雷,健康科普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打破传统观念、改变错误思想的武器。

“体重管理先锋,健康科普乡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四川省大邑县忠孝村、新民村,通过精心设计的健康课程、深入浅出的文化课堂以及紧密的校际协作,聚焦当地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素养提升与传统文化启蒙,将知识、技能与关怀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宗濂书院“新医青工作室”脑心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宣讲团和多个单位合作,共同举办“关爱健康、预防卒中、服务基层”健康义诊及科普宣讲活动,有效提升了居民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为探索“筛查在社区、预防在基层、急重症绿道、康复回社区”的区域协同防治模式迈出了坚实一步。

科技支农促振兴,智慧赋能助发展

知识如何走出书本?技术如何下沉田间?科技支农类团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

“西行雪莲·同心雪域”塔木村分队在山南市桑日县帕竹酒庄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到葡萄种植、生产的相关问题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展开联络,共同为企业困境设计解决方案。“医工求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西安高新医疗器械技术转化平台,深入了解医疗器械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感受生命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力,为今后投身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与职业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教育关爱伴成长,播种希望筑未来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关爱类团队的同学们化身“乡村教师”,为留守儿童和乡村学子带去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温暖的陪伴,在他们心中播下追求梦想的种子。

“西行雪莲·同心雪域”实践团队深入西藏山南卓吉村,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立足当地实际,创新推出“1+X”课程体系,即以基础学科教学为核心,拓展艺术、科学等素质教育内容,为雪域高原的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艺润童心 心暖乡行”志愿团队走进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实验小学与永寿中学,开展艺术启蒙与心理健康课程,不仅丰富了乡村学子的课余生活,还精准聚焦了乡村教育中相对薄弱的艺术启蒙与心理健康领域,让艺术之种在更多乡村学生心田生根发芽,绘就乡村教育蓬勃的未来。

文化传承探根源,文艺浸润育乡风

文化是乡村的魂。实践团队致力于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他们既是文化的挖掘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用文艺的形式滋养乡风文明。

咸阳市政府见习团队的同学们深入地方,走进咸阳博物院,参加了一场独具特色的瓦当拓片体验活动,直观地感受了古都咸阳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方寸瓦当间窥见了古人的智慧与审美,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西行雪莲·同心雪域”实践团队赤康村分队奔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赤康村,开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实践团队与村民共度藏族传统节日望果节(藏语意为“绕田转圈”),不仅见证了一个民族的丰收庆典,也在孩子们的笑容与村民的感谢中,播下了属于教育与文化的种子。

夏日终有尽,实践路更长。本次社会实践虽已落幕,但青年服务国家、奋斗成就梦想的征程永无止境。宗濂学子将继续怀揣这份深厚的家国情怀,让青春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字:宗濂书院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