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点亮心灯的人:教师节,遇见交大的温暖之光

日期:2025-09-10 20:42 浏览量:

9月10日,是全国第41个教师节暨第九个西迁纪念日。从西迁路上的热血与理想,到新时代的坚守与奉献,交大教师始终初心如磐、矢志不渝,为国家培育民族栋梁、时代新人。让我们跟随“仙交小融”的脚步,走近四位交大教师的初心与故事,感受他们的希望与期许。

刘定新:师道传承,点亮未来

电气学院教授刘定新谈及从教初衷时表示,这既是机缘巧合,更是“命中注定”。“我从小遇到很多好老师,他们是我人生的灯塔。成为教师,就是希望像我的老师一样,为青年学子点亮前行的灯。”

最让刘定新感动的是学生的成长与反馈。他曾指导一位被称作“全村的希望”的博士生,该生一度陷入迷茫。在刘定新的悉心教导下,他重拾信心,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学生在致谢信中写道:“您传做人之道,授成事之业,解颓丧之惑,必将让我受益终身。”这封信被刘定新珍藏至今,成为他践行“传道授业解惑”师者精神的不竭动力。

如有机会对当年的自己说一句话,刘定新想说:“人生是一场群体的旅行,多感恩帮助自己的人,多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他寄语学子:多尝试、不怕失败;多努力、破茧成蝶;多交流、集思广益;多反思、认清自我;多锻炼、珍惜身体。

冯晨:笃行求真,育梦成光

三年前,冯晨教授怀着对科研与教学的热忱,加入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他以谦逊而专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育人道路上笃定前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与信念。

“其实我不敢保证能把知识百分之百传递好,”冯晨回忆起初登讲台时的忐忑。但学生一句“老师,您讲得真好”,或一个主动求知的提问,都让他倍感温暖,成为坚定前行的重要动力。在他看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师生之间真诚的双向奔赴。

负责、勤奋、育人,是冯晨教学事业的三块基石。教师应以“负责”为基本态度,以“勤奋”为践行路径,以“育人”为根本目标。他勉励学生:“人生中的挫折,往往没有当时感觉的那样严重。保持自己的节奏远比焦虑当下的成败更重要。”他希望学生首先保持身心健康,在此基础上把握当下,珍惜大学丰厚的教育资源。

董研林:以心交心,向光而行

在西安交大校园,有一位用温暖笑容和坚定信念为学子点亮心灯的心理教师——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的董研林老师。

董研林的职业生涯始于交大辅导员岗位。2012年,一次交流活动让她接触到专业心理咨询理念,“那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和学生聊天也有这么多专业技巧。”在担任辅导员期间,她常常反思交流方式,“有时候无法解决学生的困惑,只能陪着他们。”这种无力感促使她不断学习,最终转型为专业心理咨询师。

十九年来,董研林切实帮助了许多身处困境的学生。最令她自豪的,是通过六次咨询帮助一位学生重返课堂,并主动担任辅导员助理。“继续热爱生活,不要被负面情绪侵染。只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未来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人生波谷中积蓄力量,迎接波峰的到来。”这是董研林对学生的深情寄语。

卜宁:十年磨剑,一心传医

对交大二附院卜宁老师而言,医学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生命敬畏感与职业使命感的接力。在“医学信仰”与“传承责任”的感召下,她将资深教授的讲义、高清神经影像案例、临床疑难病例分析整合成免费开放的慕课,让更多学子受益。

十年来,她与团队反复打磨课程内容,在保证准确性与时效性的基础上,将抽象复杂的知识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讲授。如今,卜宁主持的《神经病学》慕课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如同一座跨越地域和资源限制的“教育之桥”,惠及无数学子。

回首求学岁月,卜宁对“温度”二字尤为珍重。“多听听患者的诉求,这份‘临床共情力’,比任何技术都更能让你理解‘医者’二字的重量。”正是这份温度,让她在教学中始终体察学生需求,十年如一日精心打磨课程,助力每一个医学梦想启航。


文字:党委宣传部 杨敏;仙交小融·交点工作室 周雨瀛 王梦佳 闫晓;仙交小融·通讯社 余阳涛 宋佳欣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闻道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