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至7日,生命学院开展2025级研究生“青年生力军”新生入学教育。通过“第一面青春旗帜”“第一级成长阶梯”“第一份担当行囊”“第一步奋斗足迹”四个专题系列活动,全面引导新生适应校园环境、树立科研理想、筑牢安全底线、融入集体生活,为研究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面青春旗帜:旗帜高扬 青春起航

学院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思政育人主题,组织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与使命意识。9月3日,学院以爱国主义教育与西迁精神传承为主线,组织2025级全体研究生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与使命意识。

西安交通大学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澜涛作《党的意志与西迁精神》主题报告,回顾西迁历程,勉励新生传承好西迁精神,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家国情怀,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
学院开展校歌学唱活动,全体新生在歌声中体会校史传承与集体荣誉感,激发“为世界之光”的奋斗意愿。

学院将“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作为新生入学教育重要模块。德国科学院院士Stefan Offermanns应邀为新生作《研究生科研入门:常见挑战与应对策略》专题讲座,系统剖析科研过程中的问题选择、方法掌握与成果呈现,强调逻辑严谨与诚信规范。

生命学院院长徐峰教授以《AI4S——AI赋能学科交叉创新与转化》为题作报告,鼓励新生敢于探索交叉领域,抓住前沿机遇。

研究生院副院长龙建纲教授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主线,解读学术型与专业型人才双路径培养体系,介绍学校培养特色项目,帮助新生理解成长路径与发展目标。

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教授开展“论文质量红线”专题讲座,结合实例强调学术创新与诚信的底线要求,提醒新生注重科研周期与师生互动,同时鼓励硕士研究生积极探索交叉学科方向。
第一级成长阶梯:规划引领 跨界探索
学院聚焦科研素养、国际视野与生涯规划,助力新生明确发展方向。

学院特邀迈瑞医疗高级副总裁李新胜为同学们带来题为《医疗器械行业状况与发展趋势》的行业报告。李新胜系统剖析了全球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当前形势、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并就行业热点如早筛技术、设备小型化、AI医疗等现实挑战与发展趋势作出回应,为同学们的科研和就业选择提供了实践指导。

华大集团西北区总经理王晶在《从实验室到产业,看“标杆”如何破局》报告中,以华大基因“时空组学技术”等案例展示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强调技术自主与产业应用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生命学院党委副书记苏翔以《你的选择,决定世界的模样》为题分析生命健康领域发展前景,鼓励学生勇闯科研“无人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家胜副教授从中印关系出发,深度阐释国家利益与战略自主是大国关系的核心,为同学们理解国际格局提供了深刻视角。


在“UP生命力”青年成长论坛中,黄子罡、杨哲、王红等青年教师与雷萌、褚寒冰、刘俊铎、曹超雨等高年级代表分享科研方法与导学关系建设,强调交叉学科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期间,新生还集体参观创新港数字展厅、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和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学院,感受科技前沿与工程底蕴,拓宽学术视野。
第一份担当行囊:安全守护 心启新程

9月5日,学院开展全面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新生筑牢校园生活防线。实验室管理处宋航行、保卫处常帅、心理咨询中心闫琼三位老师分别就实验室操作规范、校园安全防范、心理调适方法进行系统讲解,结合现实案例提升学生应对能力。院团委志愿服务部耿超详细演示AED急救流程,强化应急处理能力。

晚间,学院举办2025级研究生新生注册暨班委选举会,在公开、有序的氛围中完成班级组织建设,提升新生参与感和责任感。
第一步奋斗足迹:融汇体验 聚力向前
在入学教育全程,学院注重实践体验与集体融入。每日清晨开展集体晨跑,帮助新生养成规律作息、锻炼体魄;趣味运动会设置羽毛球、跳绳等多项团体项目,在欢声笑语中提升凝聚力。
9月7日至开学后,学院持续组织学生骨干轮训,围绕思想引领、服务沟通、应急处理等方面系统赋能,全面提升班团骨干的综合素养与履职能力,为新学期班级建设和集体成长提供坚实支撑。

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各研究所(中心)组织导师深入学生宿舍走访慰问,了解新生生活需求,解答学业困惑,传递学院关怀。

各研究所(中心)还同步开展师生见面会、实验室参观、实验室安全教育等活动,帮助学生切实走进科研环境,明确研究方向。
生命学院2025级“青年生力军”新生入学教育通过系统设计和多元活动,有效助力研究生实现角色转变,树立远大志向。学院将持续护航学生成长成才,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和担当精神的生命健康领域卓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