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霞,中共党员,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名师,西安交通大学第十八届教学成果奖、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王宽诚育才奖获得者。近五年内带领团队及学生先后获得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五届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三等奖等奖项。

曾令霞教授深耕医学统计领域三十余载,将晦涩的统计模型转化为守护生命的科学利器;她扎根西部公共卫生一线,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为国家和区域健康决策提供关键支撑;她以慈母之心育桃李,培养了一批批兼具科研能力与人文情怀的医学统计人才,用师德书写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三尺讲台:以案例驱动实践,让统计“有温度”
“数据背后是鲜活的生命”,这是曾令霞教授在《医学统计学》课堂上常说的话。作为医学统计领域的资深教授,曾令霞始终秉承“严谨治学、立德树人”的初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扎实肯干、具备统计素养与人文关怀的医学人才。她主讲的《医学统计学》课程获评“研究生精品课程”,多门课程入选省部级MOOC开放资源。她注重将复杂理论与真实案例相结合,以“案例驱动+实践赋能”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深入欠发达地区开展母婴健康调查与随访实习,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提升科研能力和公共卫生责任感。

“因材施教、精准施策”是她在课堂上的另一大特色。面对不同年级、专业背景的学生,曾教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既夯实统计基础,又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她认为,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本领,因此始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勇于实践。近年来,她指导的多名学生荣获“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位论文”等荣誉,走上医疗卫生领域的关键岗位。
科研报国:深耕科研担使命,守护妇幼健康
除了在教学上的辛勤付出,曾教授在科研领域同样成果丰硕。她长期扎根西部,聚焦妇幼健康与慢病防控等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需求。她率先在西部开展大规模、双盲、随机对照的孕期营养干预研究,并建立20年稳定随访的出生队列。研究成果被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认可并推广至全国农村地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新冠疫情期间,她临危受命,带领专家团队支援陕西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研判疫情走向、预测疫情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师者如母:润物无声育桃李,筑就“科研之家”
在学生眼中,曾老师是“学术上的严师,生活中的慈母”。教学之外,曾令霞更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学生。她常说,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的守护者。疫情期间,她一边奋战在防控一线,一边亲自为学生筹措口罩与药品,时刻关心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她乐于倾听、善于引导,常在办公室与学生促膝谈心、缓解压力;出差途中,她关照学生饮食起居、悉心陪伴,如同家人一般。她出生于艰苦家庭,深知求学不易,始终尽力为学生创造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她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参与科研讨论、接触国际前沿,让团队成为既严谨又温暖的学术之家。
“来到曾老师团队,是一份幸运,更像是加入了一个温暖的家庭。”学生们这样评价她。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许多学生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树立了深厚的社会责任感,投身公共卫生事业、服务人民健康。

三十二年春风化雨,三十二年桃李满园。从教以来,曾令霞教授始终以一名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一串串凝聚心血的数据,诠释着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育人情怀;用点点滴滴的温情与坚守,书写出西部高等教育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