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绽放在雪域高原的二附院“金花”:以爱与责任守护健康

日期:2025-08-27 11:31 浏览量:

这里缺氧,但不缺信仰;这里偏远,却从不孤独。在西藏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的“生命禁区”,二附院选派陕西省第十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寇惠娟、丁石梅、姜炅、刘娜四位女队员,宛如四朵坚韧绽放的金花,在援藏的岗位上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展现出二院人的卓越风貌。她们既是医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也是心怀柔情的妻子和母亲,多重身份赋予了她们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初到阿里地区,强烈的高原反应给她们来了个“下马威”,但她们没有丝毫退缩。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她们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医疗工作中。抵达不久,便参与了多次MDT病例讨论,在讨论中,她们敏锐地察觉到当地医疗资源有限,以及对疾病诊疗认识的欠缺。这也坚定了她们援藏帮扶、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的决心。

阿里因高寒缺氧,成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地带。心内科的寇惠娟医生初至阿里短短1个月,便争分夺秒开展了十余台心脏介入手术。在这里,每一次手术都是与死神的殊死较量。凭借既往积累的管理经验,寇医生参与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三甲等级评审等相关工作,帮助并指导改则县人民医院迎接二甲评审工作。同时,寇惠娟心中还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和愿望:希望能够在这片雪域高原创建有特色的高原医学中心,建立阿里地区一个心脏康复中心,为当地百姓的心脏健康撑起一把坚固的“保护伞”,让更多患者能够重获健康生活。

丁石梅医生作为内分泌科的专家,每天背着5斤重的便携制氧机,穿梭在门诊和病房之间,不辞辛劳。这里的医疗条件有限,对糖尿病的管理更是从零起步,每一次诊断和治疗都需要她付出更多的精力。刚到高原,她就成功救治该地区首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创造阿里医疗史上的新纪录。那一刻,她深刻意识到当地医护人员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认识的不足。此后,她便将提升当地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和技术水平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知识和技术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让更多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来自消化科的姜炅医生,面对的是被称为“沉默杀手”的肝硬化。由于健康意识薄弱,许多患者直到出现呕血、腹水等严重症状才前来就医,日常保养与定期复诊更是难以落实。姜医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短短一个多月,她已完成多例内镜下止血,抢救成功率达100%。她深知,临时救治易,长期防控难。因此,她耐心向患者与家属普及健康知识,强调日常管理与规范复诊的重要性,努力从源头提升健康水平,积极响应国家早诊早治、控病防病的政策号召。

来自超声科的刘娜医生则同样深感健康意识普及与医疗技术传承的重要性。她在工作中常常遇到患者腹腔脓肿、胸腔脓肿拖延数月,直至脓肿播散到皮下疼痛难忍才就医的情况,每一次都让她更加坚定“留下技术”的决心。依托二附院前援藏队员超声科姜珏主任和何鑫医生打下的基础,已经让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超声科的检查项目在自治区内迈向前列,今年更是成为阿里地区的质控中心。刘娜医生受院领导委托,肩负起将援藏专家的专业知识系统留在高原的责任,通过开展大讲堂,线上线下平台覆盖地区基层医院,吸引了近300名当地医生参与学习。刘娜医生在成功运用胃肠超声造影技术诊断十二指肠憩室,并完成气胸置管后,她正全力筹备将这两项技术系统推广,让先进技术真正在雪域扎根。

在这个远离家乡的地方,每当四位女队员接到孩子和家人的电话,她们心中的思念之情便如潮水般涌来。然而,她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她们将思念深埋心底,化作工作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值得一提的是,她们恰逢第八个医师节和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盛会。这是人生中难得的经历,她们感慨万千,无论是作为心怀奉献精神的医生,还是作为对雪域高原有深深向往的普通人,这段援藏经历都将成为她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她们是绽放在雪域高原的二院“金花”,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爱心,为当地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二院人的使命与担当,也为国家的援藏事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文字:二附院
编辑:徐琛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