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安交通大学2025年全球暑期学校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由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与肝移植外科主办的“肝脏新丝路:‘一带一路’肝病与移植研究的跨境交流”国际专题讲座,于8月13日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课程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肝病诊疗现状与技术前沿,通过全英文线上平台,成功搭建起跨越洲际的学术交流桥梁,吸引了来自中国、中亚、欧洲及其他地区的近百名中外医学生、青年医师及科研人员深度参与,获得广泛赞誉。
顶尖国际师资云集 共绘肝病学术图景
本次暑期学校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与肝移植外科副主任蒋安教授致开场白,教学科周戬平主任致辞,对参与培训的学生寄予厚望,希望能更多地参与国际交流合作。课程特邀了来自希腊、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意大利、西班牙以及中国新疆的8位国际顶尖肝病学、移植学及介入治疗领域专家组成豪华讲席团:蒋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系统梳理器官移植进展,展现中国团队实力。Georgios Germanidis教授(希腊)深度解析肝细胞癌(HCC)早期及不可切除治疗新策略。Hind Ibrahim Bakor Fallatah教授(沙特):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及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的复杂诊疗。Roberto Iezzi教授(意大利): 分享肝细胞癌局部治疗(如TACE, RFA, SIRT)的最新视角。Abrar Ashraf Ali教授(巴基斯坦): 讲解肝外伤的临床管理经验。Jordi Gracia-Sancho教授(西班牙): 更新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理机制与治疗进展。Gianmarco Panzera医师(意大利): 介绍现代肝胆外科中左肝切除术的关键技术与围术期管理。热夏提·如则 教授(中国新疆): 重点讲授包虫病的诊断与综合治疗。专家们通过全英文线上讲座,为所有学员带来了一场覆盖病毒性肝炎、肝脏肿瘤、肝移植、介入治疗、包虫病、肝外伤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等多个热点领域的学术盛宴。

线上平台高效联动 学术互动跨越时区
课程全程通过Zoom会议平台进行直播授课与互动。每次课程精心设计为1.5小时,包含60分钟全英文专题讲座与30分钟深度答疑讨论。这种结构确保了知识的有效传递与思想的即时碰撞。尽管存在地理时差,学员们热情不减,积极参与线上互动,与讲者就临床疑难、研究前沿及区域诊疗差异进行了深入探讨。ZOOM平台的稳定性和互动功能保障了跨国学术交流的顺畅与高效。
达成预期效果显著 学员收获硕果累累
本次暑期学校成功连接了“一带一路”沿线及全球范围内的肝病领域学者,促进了东西方肝病诊疗经验与研究成果的交流互鉴。八场专题讲座紧扣学科发展脉搏,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肝病学与移植学各亚专业的最新进展、诊疗规范和技术差异,显著拓宽了学员的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储备。另外,课程通过问卷星平台设置了针对性的选择题考核,有效检验了学员的学习成果。全程参与并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得由西安交通大学颁发的官方结业证书,为其学术履历增添国际化的一笔。 课程结束后,学员们普遍反馈课程内容前沿、师资顶尖、组织专业、互动充分。教授们的讲授“精彩纷呈”、“极具启发性”,课程设计“系统性强”、“紧扣临床与科研需求”,线上平台“体验流畅”,是一次难得的国际化学习经历。

2025年西安交大全球暑期学校“肝脏新丝路”课程的举办,是西安交通大学及第二附属医院积极推进医学教育国际化、深化“一带一路”医学合作的重要实践。它不仅为全球青年医学人才提供了一个聚焦肝病学前沿的高端学习平台,有力提升了学校在肝病与移植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更切实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肝病诊疗与研究领域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共识。未来,项目团队将继续优化课程,深化国际合作,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肝病学创新人才,为解决区域共性的肝脏健康挑战,持续贡献“交大智慧”与“交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