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西安交大电气工程系走出的张照前,始终怀揣着对核心技术的执着追求,这份信念指引他扎根麦捷科技,在电子元器件领域叩响创新之门。作为公司核心高管,张照前密切配合麦捷科技创始人、西安交大校友张美蓉女士,积极参与企业战略决策与经营管理,助力公司于 2012 年在国内创业板正式上市,并逐步构建起全球化闭环的布局:四大研发中心(深圳、韩国、上海、成都)、三大制造中心(深圳、成都、越南)及 10 余个国家和地区分支机构。麦捷科技累计获得 303 项实用新型专利、146 项发明专利,在 LTCC (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低温共烧陶瓷)射频器件等核心领域取得突破,是大陆率先量产小尺寸一体成型功率电感的企业,其一体成型电感、SAW 滤波器(Surface Acoustic Wave Filter,声表面波滤波器)、Mini LED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等核心产品,应用于 5G 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公司正加速推进工业 4.0,致力成为全球电子领域不可替代的高端供应商。
七年淬炼,奠定立事根基

“在交大的七年求学时光,铸就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底色。”谈及在交大的时光,张照前的话语里满是温情。1991 年考入电气工程系以来,从本科到研究生毕业,校园生活、学习的点滴深刻塑造了他的品格。
“交大校训从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日常的底气。”他笑着回忆,“是你通宵改方案时,窗外的路灯陪你亮到天明;是你拿着失败的实验报告,导师却拍拍你说‘再试一次’。”这种底气,是校园给的最好的礼物。
研究生阶段的课题立项、资源对接、实验设计、结果论证,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都成为了他创业的预演。“那时在实验室里啃硬骨头的经历,后来都变成了职场上突破困局的底气。”张照前坦言:“交大的学术土壤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更淬炼出一种敢闯敢试的锐气、能啃善拼的韧劲。”这种特质,让他在多年的管理工作中始终保持着破局者的姿态。
韧性破局,彰显企业责任担当

从交大毕业后,张照前带着对电子产业的敏锐洞察南下深圳。彼时的深圳,电子产业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而初创的麦捷科技却一头扎进了“夹缝”—— 既面临国外品牌的强势冲击,又遭遇国内头部企业的竞争压力,产品品类单一的现状更让市场突破难上加难。
“一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回忆起这段艰难的破局之路,张照前感慨道:“遇到困难,战略上要抱有必胜的信念,战术上要灵活多变。”麦捷团队利用现有叠层技术开发出LTCC产品,通过在手机IC平台的成功Design In做进各大手机客户,趁势再将叠层电感、功率电感等产品线导入手机客户,实现了市场破局。

凭借 LTCC 产品的成功,麦捷科技于 2012 年顺利上市,企业发展自此迈入快车道。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在 5G 浪潮中,麦捷科技成为中国大陆首个实现小尺寸一体成型功率电感量产的企业,一举填补了国内空白,让张照前真正感受到 “给母校争光” 的分量。如今,146 项发明专利证书在展厅里排成一排,张照前却觉得这不是终点:“要以持续的自主创新成果助力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突破卡脖子困境,推动行业自主可控与高质量发展,给产业链安全递上‘定心丸’”
产学研用,共促产业升级

在电子元器件产业创新的浪潮中,麦捷科技正以一场深度的产学研联动实践,搭建起学术资源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的桥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2年,张照前和其他校友推动麦捷科技与西安交大共建了“核心电子元器件协同培养育人基地”,这是麦捷校友反哺母校初心的生动实践。“麦捷科技在发展中曾深切体会到人才短缺的痛点。”张照前说,“基地不仅是人才输送的桥梁,更是技术攻关的试验田。”一方面,企业将社会或市场前沿需求反馈给学校,助力专业与课程设置更贴合产业;同时,将一体功率电感、SAW 滤波器等国家重点技术课题带入基地,让学生能提前深度参与项目研发。另一方面,学校在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的实践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也同步推动了自身的学科建设,完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闭环。
“高校像‘军校’,培养运筹帷幄的人才;企业像‘部队’,敢打敢拼,能打胜仗,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是张照前时常和师生们说的比喻。展望未来,他正带领团队将这种“军校”与“部队”的协同效应深度释放,双方将以基地为纽带,共同筑牢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创新根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合力。
薪火相传,共筑创新未来

谈及交通大学130周年校庆,张照前深情地说:“在母校13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希望我的母校既能通透沉稳、果毅前行,又能鲜活灵动、敢于尝试,成为培养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推动者的摇篮,成为每一个交大学子内心最深处的平静港湾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