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城市与文化发展”四地书院师生互访计划·2025西安站如约而至。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书院、澳门大学蔡继有书院、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的四校师生齐聚西安,共同开启“聚四校情,品长安韵”文化交流活动。6月28日晚,在热烈的破冰活动中,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们迅速打破了初识的陌生感,在欢声笑语间建立起真挚的友谊。
6月29日,开营仪式在钱学森图书馆如期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辅导员卫洁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书院辅导员于昔正、澳门大学蔡继有书院辅导员胡梓聪、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院务副主任王美玲及辅导员孙维茁、李瑞昕出席,全体同学参与。王美玲致欢迎辞,称赞西安这座历经十三朝更迭的历史文化名城“步步皆诗”,正以其独特的古今交融之姿,热情迎接来自四地书院的师生,并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达了美好祝愿。
开营仪式上,来自四所书院的学生代表依次发表感言。孟宪承书院牟洋杨、冯如书院王希尧、蔡继有书院胡子颀和崇实书院张国莹同学分享了他们对此次文化交流项目的热切期待。随后,教师代表为五支以长安古韵、长安美韵、长安器韵、长安风韵、长安世韵命名的队伍授旗,一场跨越地域界限、融汇古今的文化对话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仪式结束后,四校师生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文化探访之旅。在西安交大“一站式学生社区”,师生们亲身体验了现代化校园服务的便捷高效;步入秦腔博物馆,铿锵有力的唱腔与精美的戏曲服饰让大家领略到陕西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最令人动容的是在西迁博物馆的参观,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师生们重温了上世纪交大人响应国家号召、举校西迁的感人故事。“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激起强烈共鸣,为此次文化交流活动注入了深刻的精神内涵。
下午,四校师生体验了书法艺术,在笔墨流转、匠心独运中感悟中华文明的灵动之美。
这座承载千年文明的古都,正以传统与创新的双重奏鸣谱写时代新篇。6月30日,四校师生实地探访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在充满现代感的米兰楼与具备科技感的实验室间穿行,通过近距离观摩尖端科研设备和聆听专家讲解,切身感受着科技创新的时代脉动。在这里,历史积淀与未来探索碰撞出耀眼的智慧火花。
午后,四校师生参访了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芯片制造的精密工艺,从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到智能化的物流系统,全方位领略了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水平。
7月1日,各小组围绕五大主题展开深度调研。
“长安古韵”组循着碑林博物院至回民街的路线,在书院门的墨香、粉巷的市井、德福巷的文艺中,串起了古城的历史文脉。
“长安美韵”组穿行于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艺术殿堂与西影厂的胶片记忆之间,在大唐芙蓉园的盛唐气象与曲江池的园林美学中,捕捉长安的审美基因。
“长安器韵”组从兵马俑的雄浑军阵到骊山的自然造化,在华清池的温泉水韵里,探寻器物文明背后的技艺传承。
“长安风韵”组漫步桃花潭的生态景观,体验世博园的现代园艺,在浐灞后海的滨水空间,感受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长安世韵”组深入西仓市集的烟火气、环城公园的生活图景、永兴坊的非遗美食和易俗社的戏曲文化,触摸古都鲜活的生活肌理。
7月2日,“五韵”小组的成员们依次分享,用年轻的目光诠释长安文化的独特魅力。来自四校书院的带队教师在点评环节中,不仅高度评价了同学们在研学过程中展现的认真态度和真挚同窗情谊,更对项目未来发展提出美好展望。崇实书院院务副主任王美玲作总结讲话,勉励学子们将长安之行的收获转化为成长动力,在未来继续深化交流,共同进步。
聚散终有时,情谊永相系。在兵马俑前的震撼、碑林中的沉思、西迁馆里的感动……都已化成交流对谈的沉思和文化传承的火种。愿同学们以青春执笔,用热忱泼墨,在文化长卷上续写成长与梦想的新篇,让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历久弥新,让每一次相聚都绽放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