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青年参考】聚焦西安交大留学生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日期:2025-05-23 15:27 浏览量:


“从轻触,到热爱”缅甸留学生与中国龙同行

作者 陈龙伟 纪婷 陈博谦

缅甸籍留学生Aung Min Thant有个中文名字叫左仁明,2022年9月,他开始在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攻读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在学校的活动中,他偶然参与了舞龙舞狮协会的表演,由此开启了一段“与中国龙同行”的奇妙旅程。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承载着深邃悠远的文化意蕴与跨越千年的传奇故事。从孩童时起,左仁明就常常听到关于中国龙的种种传说,无论是“龙凤呈祥”的吉祥符号,还是“鲤跃龙门”的壮丽景象,都让他充满了敬畏与向往。2023年4月,在西安交大“仙交文化桥”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体验中,一条条“龙”在中外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翻腾起舞,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喝彩。这一刻,于左仁明而言,龙的形象不再只是神话中的虚幻存在,而是通过一双双有力的手臂与精准的步伐,化作了鲜活可触的真实存在。

西安交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和课堂等核心场域,创造尊重、友好、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深入感受、不断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024年1月,西安交大体育中心招募了8名留学生备战2024第四届中华传统舞龙舞狮国际赛演活动暨中华传统体育国际锦标赛,左仁明成为其中一员。经过体能考量,加上左仁明优秀的中文水平,他被选中担任龙头的选手,同时成为留学生舞龙队队长。

舞龙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基础训练对体能要求极高,与队友配合的过程对协调性和耐力的挑战也不言而喻。在训练初期,左仁明常常感到体力透支。赛事迫在眉睫,作为队长的他明白自己不能退缩,于是咬紧牙关,带领团队突破极限,每天保持至少3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除夕夜也没有松懈。从队伍组建到正式比赛,时间不到一个月,队员们身心压力巨大。他们必须在6分钟内完成躺肩、挂腰、踩腿、钻龙、三角龙、飞龙造型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每个动作都需要高度配合与精准控制。从轻触,到热爱,艰苦的集训时光凝聚了舞龙队的初心和友谊。

正式比赛中,队员们时而跳跃,时而舞动,时而奔跑,仿佛龙的灵魂已经与每个人紧紧相连。最终,西安交大代表队获得了国际锦标赛传统舞龙“世界龙王”挑战赛总分第六、留学生队伍排名第一的喜人成绩。

“成绩并非完美,但对我们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单纯的竞技得失。舞龙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重要的是它所传递出的体育竞技精神!”左仁明回忆说。

2024年5月底,西安交大国际舞龙舞狮分会成立,举行了庄重的“授龙佩徽”仪式。这一仪式是对留学生舞龙技艺水平的认可,也寄托着期许和担当。作为队长,左仁明代表留学生舞龙队表达了信心与决心:“我们将努力训练,争取在比赛中为校争光,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此后,舞龙队走上更广阔的舞台,在陕西省政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文艺演出等活动中展示了高超的技艺,传递了跨国友谊与文化交融的美好愿景。

新学期意味着新计划、新目标和新挑战。左仁明深知,想让舞龙队发展壮大,必须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他早早便着手准备相关事宜,成功在2024年秋季学期吸引了30余名新队员加入。

通过每周开展两次培训,左仁明和几位老队员从基础开始手把手教。秋叶泛黄时,在一年一度的西安交大“梧桐节”上,新队员们带来的舞龙表演精彩亮相。左仁明感慨地说:“舞龙不仅是我个人最美好的留学记忆之一,它也属于每一个热爱它、珍视它、传承它的人。我希望能够引领更多外国朋友爱上中国传统体育,共同感受舞龙文化的独特魅力。”

澜沧江-湄公河蜿蜒近5000公里,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缅甸与中国山水相连,世代毗邻而居,胞波情谊源远流长。“今年3月缅甸大地震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西安交大的老师和同学也纷纷关心我家人的状况,这让我很感动,更让我坚定了在中国学习先进知识、以后为促进中缅两国民心相通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决心。”左仁明说。

(作者陈龙伟是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副教授,作者纪婷是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作者陈博谦是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科级干部)


马来西亚留学生: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作者 宋绍鹏 陈博谦 单紫徽

从郑和下西洋,到如今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马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作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半个世纪以来,马来西亚与中国通过各领域交流合作加深了理解和互信,两国人民情感交融、携手共进。中国吸引了许多马来西亚籍留学生前来深造,正在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攻读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Sabrina Kam Hiu Huin(中文名:甘晓暄)便是其中一员。

出生在马来西亚霹雳州怡宝市的甘晓暄是第四代华裔,与中国的情缘深植于血脉。6岁那年,电视上的一场武术表演点燃了她的热爱。她决定学习武术。

“习武之初,我充满了期待,总觉得很快就能学到那些炫酷的招式。”甘晓暄回忆道。然而,第一次上课与想象天差地别。“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刀光剑影、飞檐走壁,而是压腿、踢腿这些痛苦的基础训练。说实话,当时有些失落。”

但甘晓暄没有放弃。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甘晓暄的师父、马来西亚著名武术教练陈智强力荐她加入霹雳州队,这让她备感惊喜和感激。甘晓暄最难忘的,是9岁那年随队前往上海参加武术段位考核。第一次来到中国,沉浸式感受到武术发源地的独特文化氛围,让她更加坚定了长大后到中国学习深造的决心,也为她的武术梦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2年,甘晓暄得偿夙愿,来到西安交大留学并且加入了校武术队。虽然学业繁忙,甘晓暄始终坚持每周参加训练。“武术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方式,也是一种修炼心智的方法。武术的卓越与精巧,凝聚着中国人的拼搏与浪漫,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神韵与美感。”她说,“习武可以让我的大脑更加专注,精力更加充沛。”

甘晓暄在武术队精进了刀术、劈挂拳、翻子拳等传统技艺。2024年,她勇敢地踏上了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的赛场。在比赛中,来自中国各地选手的精彩表现让她既兴奋,又感到巨大的压力。

轮到甘晓暄上场了。她努力调整呼吸,专注地完成每一个动作。进入武术套路的最后一段时,她的体力已接近极限。就在这时,观众席上传来老师和队友们的鼓励声:“晓暄,加油!交大,加油!”这些熟悉的声音带来了无穷的力量,支撑她完成了整套动作。下场后,她紧张地盯着排行榜,确认自己夺得女子甲A组劈挂拳冠军时,泪水夺眶而出。她更加坚定了在这条路上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在习武的过程中,甘晓暄逐渐感受到,武术不仅是技艺的切磋,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训练间隙,中外师生总会热烈地聊起各种新闻趣事,甘晓暄也乐于向大家分享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从传统的马来舞蹈到香浓的叻沙面、椰浆饭,队友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对马来西亚充满了好奇。甘晓暄也通过队友们的讲述了解中国各地的文化特色,为自己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许多温暖而难忘的记忆。

马来西亚今年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及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对甘晓暄来说,今年是她在中国留学的第3个年头,她对中马双边交流有了更深的体会。“体育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语言,为促进各国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贡献着特殊力量。武术、太极拳、龙舟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我希望有机会为中马两国的武术交流与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中马友好的传承人。”她说。

(作者宋绍鹏是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讲师,作者陈博谦是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科级干部,作者单紫徽是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党委副书记)


(原文刊载于2025年5月16日青年参考)

文章链接:

https://s.cyol.com/articles/2025-05/16/content_MbWOxGCn.html?gid=gDajEEkX

https://s.cyol.com/articles/2025-05/16/content_o68OVQtX.html?gid=gDajEEkX


文字: 陈龙伟 纪婷 陈博谦 宋绍鹏 单紫徽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