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邀请西迁博物馆邢夏菡老师在兴庆校区举办校史校情专题讲座。此次活动作为学院国情教育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系统讲述交大百年发展历程,深化国际学生对学校精神与文化底蕴的认知,进一步激发其认同感与归属感。

讲座以西安交通大学的百年历史为主线,回溯了学校自1896年南洋公学创立以来的峥嵘岁月。从上海徐家汇的肇始之初,到1956年响应国家号召主体内迁西安的壮举,再到2000年三校合并后的跨越式发展,邢老师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与文献资料,生动还原了交大“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的使命担当。校史中西迁精神的诠释尤为引人注目——上世纪50年代,交大师生在彭康校长带领下,跨越千里支援西部建设,书写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动人篇章。

讲座还聚焦学校新时代的发展成就,重点介绍了2019年启用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作为交大服务国家战略的新引擎,创新港以理、工、医、文交叉融合为特色,搭建了300余个科研平台,展现了学校“为世界之光”的办学追求。来自巴基斯坦的硕士生阿米尔感叹:“创新港的规划让我看到中国高等教育的远见,也激励我未来投身科技创新领域。”了解交大历史,不仅是学习一所大学的故事,更是感知中国教育与文化发展的窗口。

国际教育学院始终将校史教育作为国际学生融入中国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学院通过专题讲座、校史馆参观、文化体验等活动,构建了多维国情教育体系。未来,学院将持续拓展国情教育形式,助力国际学生讲好交大故事、传播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