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育阵地,他秉持“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角”的理念,打造集教学、科研与产业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围绕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领域等关键科学问题,他提出基于人机交互行为分析的新型数字身份动态识别理论和技术……今天,微言教育“教育强国 师者担当”专栏,报道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二级教授沈超老师的故事——
产学研融合,为国育英才

2014年,沈超完成了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的学习后,毅然申请回到母校工作。“西迁精神是我前行的灯塔,我希望能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入职西安交大的他,坚守教育阵地,潜心教学与研究,秉持“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角”这一理念。每堂课都至少预留半小时,让学生登台展示。课后,无论是学生的学术论文还是科研报告,他都会逐字审阅。“这不仅凝聚着学生们的辛勤汗水,更承载着他们未来的希望与梦想。”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沈超深知国家对于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我最担心的是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会与社会需求脱节。”
他倾力打造一个集教学、科研与产业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助力构建知识产权与产业需求紧密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实际需求,掌握产品深度整合的核心知识,培养出能够精准对接产业和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投身科研事业,探索科技边界

沈超也是一名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自沈超重返母校并投身于他熟知的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领域,肩扛重压,“忙”便是大家对他最深的印象。
针对数字身份识别领域技术和理论层面的空白,他带领团队攻克万难,提出了基于人机交互行为分析的新型数字身份动态识别理论和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多场景、多终端的身份识别场景。
目前,沈超和其团队致力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尤其是智能系统可信安全与控制优化的理论难题和技术挑战,研发出能够识别和修复对抗性安全隐患的智能系统。他秉持“智慧启迪智慧,创新激发创新”的理念,积极促进与国际、国内同行的交流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互学互鉴,吸纳全球先进教育理念与技术,推动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领域朝着健康、可持续、人性化的方向蓬勃发展。

沈超荣获2023年度IEEE系统、人、控制论学会杰出青年奖
(IEEE SMC Early Career Award)
永葆从教初心,科技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目前,人类社会正大踏步迈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跨越时空界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教育发展“弯道超车”。
沈超深刻认识到,利用数字技术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之间教育供给的差异,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需求。他不仅致力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心怀“国之大者”的未来人才,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
沈超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