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管理学院与铜川市耀州窑文化基地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校外美育实践基地”,双方将以千年耀州窑文化为载体,将非遗技艺、历史传承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校地协同美育实践育人新模式,以美育为纽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校地协同,共筑美育新范式
上午10时20分,签约仪式在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耀瓷文创园景区举行。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马晓彬与铜川市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刘鹏出席并见证签约。

马晓彬在致辞中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任务。与耀州窑文化基地共建校外美育实践基地,透过唐青瓷、唐三彩、元白瓷的陶瓷记忆,更能深刻感受其中蕴含的千年文化,提升师生们鉴赏美的能力,更好开展美学教育。
刘鹏则表示,此次与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合作共建美育基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一次深度融合,也是基地践行文旅研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相信依托学校雄厚的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结合基地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实践平台,将为双方合作注入强劲动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叶宁与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副主任李萍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马晓彬和刘鹏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校外美育实践基地”揭牌。
历史溯源,筑牢文化根基
签约仪式后,管理学院师生开启了沉浸式美育实践。大家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宋窑遗址与唐三彩窑遗址,近距离观摩出土文物,聆听唐、宋时期耀州窑“十里窑场”制瓷盛况的历史回响,直观感受到耀州窑1400年传承的深厚底蕴,沉浸式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大师引领,传承匠心精神
在耀州窑美术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孙若鹏为大家展示了“耀州窑四宝”——倒流壶、良心壶、公道杯和凤鸣壶,系统讲解了耀州瓷的器型、釉质、纹饰等核心特征,剖析传统工艺的美学价值。通过大师的分享,师生们深入了解了耀州窑的文化底蕴和技艺传承,感受到了千年瓷韵与匠心精神的交融。

产教融合,激活创新动能
在“耀瓷+电商+文创+直播”基地,师生们实地观摩了陶瓷产品的线上运营全流程。通过直播镜头,直观了解到“云端”销售如何打破地域限制,让传统工艺走进千家万户。同时,通过近距离观摩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陶瓷工匠的非遗刻花技艺展示,师生们深入了解耀州窑刻花工艺的精髓,感受传统手工艺的匠心与艺术价值。

活动中,大家还走进陶瓷生产企业,深入车间,系统了解从原料筛选、滚压成型、刻花施釉到窑炉烧制的完整工艺流程。通过对比古代“龙窑”与现代气窑的烧制技术,深刻认识到传统陶瓷艺术在当代转型中的创新潜力。

手作成趣,绽放个性之美
在拉坯体验项目中,师生们双手与陶土亲密接触,在拉坯机的旋转中感受泥土在指尖的流动与塑形。通过控制转盘速度与力度,将创意转化为器型,体会“泥随手动、心手合一”的传统技艺。

在泥塑项目中,师生们以“春江水暖鸭先知”为主题,通过揉、捏、塑等手法,将无序的陶土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在自由创作中释放想象力。

在陶瓷彩绘瓶体验项目中,师生们手持画笔,以素白瓷瓶为画布,在釉面上挥洒创意。通过绘制山水、花鸟、纹样等图案,不仅学习传统耀州瓷的装饰技法,更将个人审美融入作品。

在刻花体验项目中,师生们在非遗刻花大师指导下,以“刀为笔、泥为纸”,体验耀州窑独特的“刀刀见泥”浅浮雕技艺。通过刻画牡丹、莲纹等传统纹样,深刻体会到刻花工艺的精准与细腻。

以美育心,谱写育人新篇章
此次美育实践通过“历史溯源—匠心传承—产业创新—艺术创作”的全链条活动设计,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了一次文化认知与成长蜕变。而学生们的心得体会,正是这场美育之旅最生动的注脚。
张意梦同学感慨道:“这次美育实践不仅让我收获了亲手制作的独特体验,更让我领略到耀州窑非遗技艺的深厚底蕴。我体验了拉坯和彩绘,它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知识,而是我指尖下真实可感的艺术。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深入学习,传承和弘扬这份独特的文化瑰宝。”赵一凡同学则表示:“参观耀州窑遗址展览让我深刻理解了中华传世陶艺文化的丰富内涵。亲自走进现代瓷器工厂,让我了解到如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持艺术价值。这次参观使我对陶瓷艺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
此次管理学院与铜川市耀州窑文化基地共建校外美育实践基地,将耀州窑的千年文脉转化为鲜活的教育资源,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美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更是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未来,管理学院将持续深化与耀州窑文化基地的合作,探索更多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交融的育人路径,培养更多兼具管理智慧与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让青年学子在守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成为新时代文化创新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