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9周年暨迁校69周年之际,学校在创新港召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程启动四周年座谈会。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别朝红,党委常委、副校长洪军出席。各学院(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产教融合工作专班,校企联合研究院企业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招共用人才代表,青年教师代表等50余人参加。会议由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邵金友主持。

校企联合研究院企业代表王伟、杜孟超、杨冬梅、白晓康先后发言。他们表示,以企业主导的校企联合研究院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既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又促进了高校成果转化,成果颇丰。未来将持续深化与西安交大的战略合作,共同打造产学研深度合作新典范。

青年教师代表郭诚、田洪淼、周鹏表示,学校的产教融合政策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多元化发展空间,实现了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的良性互动。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校企联合平台,不断提升高质量科技供给水平,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贡献力量。

校企联合研究院学生代表代浩宇、张迪对校企联合研究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表示感谢。他们表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更培养了自身工程实践能力。面向未来,将会把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深度参与解决真问题,书写新时代交大人的青春答卷。

优秀科技成果转孵化项目代表吴朝新、方涛、王盛表示,学校的产教融合政策为科研团队提供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完整支持体系,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未来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更多创新成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学院代表高宏、孙鹤立、韩苏夏表示,产教融合是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学院将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洪军表示,近年来学校通过建设校企联合研究平台、实施“校招共用”人才计划、推进“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等举措,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和产业需求的高效对接。希望校企双方进一步深化协同创新,通过“共同出题、共同答题、共同育人”的联动机制,将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贯穿于产教融合全过程,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程行稳致远。

别朝红表示,产教融合是打通创新链、融合产业链、引入资金链、共享人才链的关键纽带,西安交大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程四年来,已与220余家龙头领军企业签署共建联合研究平台协议,建立85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培养工程硕博士2000余名,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推动教育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她强调,各学院要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工作,充分发挥学校“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优势,深入挖掘学科潜力,着力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程提供坚强有力保障,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以优异成果迎接学校130周年校庆,为更好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交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