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至28日,陕西省普通本科高校2024年图书情报工作会议在陕西理工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以“协同共生:陕西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为主题,旨在凝聚全省高校图书馆智慧,探索服务能力提升的新路径。会议由陕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陕西理工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联合承办,勉县图书馆协办。来自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理工大学领导及全省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和专家代表1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开幕式由陕西省本科高校图工委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峰主持。

开幕式上,陕西理工大学校长王磊教授致欢迎辞。他强调,高校图书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在古籍保护领域的特色实践与成果。陕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马飞跃强调,各馆应把握数智化机遇,深化服务创新,搭建合作共赢平台,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为学校教学和学科建设提供更大的支持和贡献。

本次会议的专题报告环节由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张盛兵主持。图工委秘书处特别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斌教授作了题为《数据驱动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报告。他指出,数据驱动的理念正在重塑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通过精准分析教学需求、科研趋势和用户行为,图书馆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服务。他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在数据驱动采选、电子资源评估和教学支撑服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安徽大学图书馆馆长储节旺教授则以《数智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十五五”关键任务与战略路径研究》为题,探讨了未来五年高校图书馆的关键任务。他从战略管理理论视角出发,剖析了战略规划的重要意义及编制流程,从技术驱动、政策导向、用户需求、现实挑战和前期经验五个维度,深入解读了影响图书馆“十五五”规划的时代背景。储节旺特别探讨了如何基于“十四五”外推“十五五”规划,及“十五五”期间图书馆发展的核心目标与重点任务,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新一轮五年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超星集团副总经理郑梦竺以《云舟AI知识库,助力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为题,展示了AI技术在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场景,为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强调了技术在协同共生中的作用。广元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陈洪作了《地方文献整理的路径探索与体系构建》报告,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强调了地方文献在构建协同共生文化生态中的重要性。

陕西高校图工委秘书长杨峰在工作报告中系统回顾了2024年全省高校图书馆工作成效,对2025年重点工作进行了汇报。他从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空间服务、读者服务、管理运营、技术支撑、量化服务七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制定陕西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战略背景与实施价值,通过构建可量化、可追踪的服务效能评估模型,深化馆际协作内涵,促进服务效能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跃迁,为高校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提升服务能力提供参考依据,助力形成“主动赋能、资源共享、协同创新、质量发展”的行业生态。

在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分为三组,围绕“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主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内容涵盖资源建设、服务创新、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与会者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建议。长安大学图书馆馆长樊建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燕平、商洛学院图书馆馆长张国春分别代表各组作了总结汇报。大家普遍认为,“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指标体系”的制定不仅为图书馆自身的服务能力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动能。通过这一指标体系,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回应时代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本次会议还举行了赠书仪式,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王晓利向全省高校图书馆捐赠了《"陕"耀光芒——在陕两院院士风华录》,旨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高校图书馆成为传承科学文化的重要阵地。 会议最后,陕西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宜蓬作总结发言。他提道,图书馆应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为陕西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陕西高校图书馆界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共同书写陕西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