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光明日报】陕西:“原”上春潮涌 创新正当时——西安交大助力陕西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日期:2025-03-26 10:57 浏览量:

如何让论文变成生产线上的产品?如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事关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话题引起广泛关注。

而一场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刻变革,几年前就已在陕西拉开帷幕。2021年3月,陕西省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4年来,超万项科技成果从秦创原走出实验室,光子、氢能等21个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加速崛起。

人才破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我同时在高校和企业承担研发工作,既是高校科研人员,又是企业研发项目的参与者。”脱胎于西安交通大学科研成果的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在AMOLED柔性显示屏薄膜封装材料领域打破进口依赖,是一家典型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在其研发团队成员彭展涛看来,“校招共用”的模式不仅让他们更安心地搞研发,还能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打破束缚,是人才走向产业一线的关键一步。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西咸新区管委会、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先行先试,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建设,按照“学校招、企业供、政府助、协同用、多方赢”的思路引才聚才。西安交通大学打破大学“围墙”,将其人才“蓄水池”向各领域用才主体开放,实现“人才+项目”“项目+资金”的精准匹配。

校招共用政策推行后,《西安市支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若干措施》明确支持企业通过“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截至目前,“三池一机制”“人才池”已引进储备人才105名,“项目池”储备项目36个,“资金池”规模达5000万元。

除了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还有一群人也在用实际行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他们就是活跃在科技成果转化一线的“科技红娘”——科技经纪人。

对于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科技经纪人的贴心服务,专注于研发钙钛矿光伏电池的西安天交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化印象十分深刻。“‘主动’‘专业’是我最直观的感受。”董化说,“去年我曾和科技经纪人提过一次,想找机会与一家重要的下游企业对接,当时得到的答复是‘有点难度’。但没想到人家一直把这事记在心上,后来还真的联系上了,为我们争取到了宝贵的展示机会。”在秦创原总窗口的政策支持和科创服务下,该企业通过持续与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省信息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合作,不断开发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先进性制备技术,并预计于今年完成100MW的光伏组件生产线建设。

随着“原”上科技型企业的不断聚集,科技经纪人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专业性持续提升。202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全国首家技术经理人学院。2月,位于西咸新区的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首次组织开展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越来越多的“科技红娘”将从中受益,也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金融“活水”实现精准滴灌

在秦创原总窗口,科技成果可以“先用后付”。2024年初,西咸新区在陕西省率先开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实践,鼓励高校院所将科技成果优先向中小微企业转移。

“得益于‘先使用后付费’的新政策,我们和西安交通大学4个月就谈成了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的合作。”西安初源赛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武亮介绍,“除了减轻资金压力,西咸新区还创新引入担保和保险机制,让合作双方更加安心。”

节选自2025年3月26日《光明日报》4版

报道链接: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3/26/nw.D110000gmrb_20250326_1-04.htm

文字: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李洁 通讯员 王鹏
编辑:徐琛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