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传播系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时代内涵与传播进路”组织开展本学期第二期学习强科业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支部书记刘彦主持,宋欢迎副教授领学,王含阳助理教授分享。

本期研讨以习近平2025年1月刊发于《求是》杂志的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主题。宋欢迎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背景、党的领导、内涵特点、世界意义以及实践要求等方面做了全方位阐释,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独特优势以及对全球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贡献,展现了中国在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坚定决心和科学路径。
在分享环节,王含阳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困境与进路为主题,从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分野入手,系统梳理了现代化这一概念的发展脉络,点明西方现代化观念的局限性同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与价值。其次,从国际社会的关注与肯定和传播中的问题与挑战出发梳理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现状。最后,从理论创新优势、实践成果吸引力的角度指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在契合全球发展需求角度的传播优势与机遇,并从内容、形式、渠道等多方位指出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效果的策略。

研讨环节中,系所师生围绕新形势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进路展开讨论。吴锋指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互动的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要跨越来自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在传播话语和传播策略方面进行系统性和全方位的调适和创新。刘婵君提出,面对这样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国际传播方面的研究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时代需求,在理论研究创新、传播人才培养、跨文化理解对话能力养成方面不断精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达雅楠认为,应该注重与国际传播多元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媒体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类智库展开多样化合作,积极探索国际传播领域产教融合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拓展新形势下高校科研人员的发展轨道。博士生訾宇彤、卜芾津和王博则表示,将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本次研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时代内涵与传播进路”,做到了从理论中寻规律、从实践中找答案,通过深度研讨与思想交锋,师生在学术研究、教学创新等方面收获颇丰。国际传播系将以本次研讨为契机,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凝聚学科发展共识,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卓越传播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贡献力量,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