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第九期“微光”公益公开课:启智引航,助力成长

来源: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日期:2025-02-06 12:04 浏览量:

1月18日,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主办的第九期“微光”公益支教活动如约而至,犹如一束温暖的火光,穿越屏幕,温暖村镇学子的心。本期“微光”支教冬令营邀请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的黄蓉副教授、缑赫副教授以及优秀学生志愿者,为来自云南施甸、四川青莲、四川阿坝、江西南昌、江苏淮安等地的600余名学生带来《未来数字公民养成计划:数字时代儿童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提升》《数字媒介与儿童发展:媒介如何影响少年儿童的个体成长?》《阅读,让思想流动不居:读书技巧与好书推荐》等公益课程,以精心准备的课件和耐心细致的分享,为孩子们送去知识与希望,传递爱与温暖。

聚焦媒体素养,助力数字成长

黄蓉为大家带来《未来数字公民养成计划:数字时代儿童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提升》课程。从数字时代的背景及现象出发,黄蓉以详实的数据展示了未成年人手机使用现状,如触网低龄化、上网时长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差异等,并深入分析了媒介使用对未成年人社交、健康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影响。她强调媒介素养教育对未成年人安全有效融入互联网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媒介素养所包含的选择、制作、质疑思辨和评估等能力,提出实现“能用、会用、用好”媒介的目标。

同时,黄蓉还为未成年人媒介使用给出具体建议,如明确手机工具属性,运用“一评估二甄别三沉淀四警惕五验证”的方法筛选信息,引导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此外,她通过真实案例展示了新媒体的积极影响,呼吁青少年全面看待新媒体功能,并发起“五个一”的行动号召,鼓励同学们在寒假提升媒介素养,成为数字公民。“让手机变成我们手中的机器,不能让我们成为手机的奴隶”。

黄蓉老师发起“五个一”行动号召

探究媒介影响,敲响数字警钟

在《数字媒介与儿童发展:媒介如何影响少年儿童的个体成长?》课程中,缑赫以《喜羊羊与灰太狼》引发的儿童模仿烧伤事件为切入点,借助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从媒介使用时间、内容、形式特征和使用情境四个路径,深入剖析数字媒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她指出,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具有复杂性,既能带来视觉空间技能提升等正向促进,也可能产生包含暴力倾向在内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课程结束时,缑赫强调了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在网络环境中要正确理解和利用媒介,需要有意识挑选信息,警惕潜在伤害,保持良好阅读习惯。

缑赫老师送给同学们的话

传授学习技巧,拓展知识边界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的王昕玥带来《阅读,让思想流动不居:读书技巧与好书推荐》课程,结合个人经验向同学们分享读书技巧,推荐多类好书,鼓励大家通过阅读提升个人素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杨语珂分享《新材料作文的认识与审题立意指导》,从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出发,结合经典作文题目实例,引导同学们理解新材料作文的独特之处,掌握精准审题立意的方法,助力学生在写作时能够紧扣题意,为书写优质作文筑牢基础。

志愿者王昕玥分享读书技巧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志愿者田家乐带来《英语学习指导》课程,针对英语学习进行了全面讲解。他将英语学习划分为不同阶段,为各阶段学生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助力同学们提升英语成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田嘉晖聚焦英语作文,介绍了常见话题和体裁,讲解写作技巧,通过展示传统文化话题、智能手机影响等不同类型作文的范文,为同学们提供了恰当的英语写作思路。

点点星光汇聚,“微光”继续前行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此次“微光”公开课不仅为同学们带来各类知识,还获得了志愿者和学生们的高度认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志愿者杨易表示,线上支教活动虽时间有限,但为孩子们打开了新世界大门,课程多元丰富,惠及各方,意义重大。

第九期”微光”支教学生俞晨、樊嘉琪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受。他们在与志愿者老师的交流学习中不仅巩固了自己学过的知识,也获得了新的启发,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媒介素养系列公开课的学习,他们对媒介的认识更加深刻,学会安全、有效地使用网络媒介,努力成为一位有责任感的数字公民。

学生们在学习“微光”公开课

“微光”公益支教公开课凭借丰富的课程内容、专业的教学指导,致力为青少年成长提供有力支持。未来,“微光”将继续发挥教育力量,为更多学生传递知识,助力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文字:新媒体学院 唐文权
图片:新媒体学院 王锦帆 王美月
编辑:溪知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