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峰,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跨学科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期重大人口、社会经济问题,特别关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及集群行为等公共管理的现实问题及政策创新,通过跨学科的方法创新,量化人际互动与影响,揭示经典公共管理问题的新特征、发现了新的现实问题及其影响机制,为切实促进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主持国家、省部及政府合作等项目35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49篇,获得各级奖励27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出版专著教材16部,入选首批陕西省“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支持计划;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革陕西省副主委、常委,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与社会资本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统一战线智库首批入选专家;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坚守教育初心,培育时代新人
杜海峰教授始终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培养目标,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注重立德和树人在学生培养全过程中的贯穿,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他的主要教学理念是“知、思、悟”,这也是对学生不同层次学习的要求,即通过教学互动,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知”晓和掌握,结合现实问题的独立“思”考、以及对前沿问题的领“悟”和创新。注重言教身教并重,重视对学生的循循善诱,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指导,已累计指导博士生27人,硕士生110人。
在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中,杜海峰教授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真枪实战中达到“做中学”的目的。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在各类学术竞赛中屡获佳绩,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和省级优秀学位论文。他注重研究生培养质量,指导的研究生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企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奖励和荣誉,1名博士和1名硕士论文分别入选学校优秀学位论文,3人获得优秀研究生标兵称号,22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名博士生获得“2018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20年度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名博士生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共13名博士生获奖,陕西省唯一)、第九届“西安交通大学学术之星”称号,1名博士生获得第八届“西安交通大学学术之星”称号。
立德树人,以实践促学习
杜海峰教授将教书育人、实践育人贯穿于本科生培养全过程。积极参与对本科生的实践指导工作,认真备课,通过探索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杜海峰教授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学科前沿。他主讲的《社会学原理》《计量经济学》《社会网络研究导论》等课程,运用课堂整合讲授、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富有创新地将实验教学引入课堂,通过特定情境设计,让学生作为主体亲身参与“公共事件”,从而深刻把握理论和方法本质,将复杂的理论概念以生动的案例和互动讨论形式呈现,深受学生欢迎。他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他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守正创新,教学科研结硕果
杜海峰教授的科研团队在社会治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们围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建立了政策干预实践基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服务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其《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与政策分析》入选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名师、名课、名教材”建设工程培育项目。
“自古人才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杜海峰教授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