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十大学术新人”系列展示

【老师,您好!】李亚雯:匠心科研 “材”动未来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09-29 15:52 浏览量:

李亚雯,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超分子光催化能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2021年11月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前沿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围绕国家能源领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博士后特别资助和面上项目、陕西省博士后特别资助等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1篇,获陕西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等多项奖励。担任知名期刊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青年编委。2024年,李亚雯获西安交通大学第十届“十大学术新人”称号。

化学筑梦,产氢材料展新篇

科研征途,挑战重重志愈坚。面对未知的领域和研究方向,李亚雯曾经历过一段迷茫期。然而,通过对课题组内研究内容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她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利用化学背景设计合成多功能性的分子,并将其应用于制备性能优越的材料。她迅速确定了研究方向,即聚焦于研发高性能的能源产氢材料,这一选择,不仅精准对接了国家对先进能源材料的迫切需求,更彰显了她对科研前沿趋势的敏锐洞察与前瞻布局。

李亚雯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创新的追求。科研之路从不是一帆风顺,需要不断地试错、调整和优化。面对化合物合成产率低、材料表征效果差等难题,她从未轻言放弃,而是选择迎难而上,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在着手新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李亚雯遭遇了挫折,她精心制备的材料体系并未如预期般显著提升产氢效率,这一结果远未达到团队设定的理想标准,让她一度陷入了深深的沮丧之中。她和团队选择在这个时候“按下暂停键”,通过文献查阅、专家讨论等,重新审视整个材料体系,最终通过简化整个催化体系,减少电子转移效率传输的损失,进而提升产氢体系。

“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勇于挑战,就一定能够攻克这些难关。”她的语气充满了坚定与乐观。目前,李亚雯作为骨干参与设计和制备了清洁能源利用关键材料,已合成了10余种紫精基光催化材料,实现了多个高效、清洁的光催化体系。

团队助力,科研硕果共铸就

“实验总能做出来的,关键是要耐着性子,保持冷静,不急不躁,逐步推进。”李亚雯合作导师何刚教授的教诲如春风化雨,激励着李亚雯保持冷静,稳步前行。

在科研道路上,李亚雯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记得有段时间,我的研究成果稍微有了眉目,但是需要做的测试接踵而来,让我应接不暇,压力倍增,时间紧迫,我也有些急躁。”她回忆道,“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组内的老师和同学们伸出了援手。他们会帮我做一些测试、处理些实验结果等等,共同推进了实验进展。”她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才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因此,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她始终与团队成员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无论是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还是论文撰写等环节,都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何刚教授带领下,团队成员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和深厚的友谊。每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他们总是能够携手并肩、共同面对。正是这种团队的力量让他们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战越勇,共同铸就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压力应对,积极心态是关键

李亚雯非常注重生活的调节与平衡,她深知身心健康对于持续创新的重要性。因此,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她会通过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放松身心。无论是看电视剧、纪录片,还是与学生一起打球运动,都能让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适当的休息不仅能够缓解身体的疲劳感,还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敏捷。”她表示,这些看似简单的放松方式,实际上是她调节压力、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些活动也无形中促进了她与同事、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在科研的征途上,李亚雯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确保自己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每一个挑战。当压力来临时,她也会主动向导师、同事或家人倾诉自己的困惑与烦恼。在沟通与交流中,她往往能够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找到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创新不息续辉煌

未来,李亚雯将继续深耕能源材料领域,寻求新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同时,她也寄语前沿院的同学们,要勇于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她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读文献、多学习,掌握国际前沿动态,为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李亚雯的故事,是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群体的缩影。她的成就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西交学子,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教师工作部 仙交小融·通讯社 李俊红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